1.查资料。发动学生广泛查阅各种资料,对司空见惯的“梨”多方面多角度再认识。查,就是学习,就是提高,就是积累写作素材。
2.问能者。只靠资料,获得的知识较呆板,我就启发学生去问。
3.细观察。要求每个学生拿两个品种不一的“梨”,仔细观察它们的形、色,观察外表后再切开,观察它们的颜色、质地、果核的分布、果皮的薄厚等。
4.亲手试。让同学们亲手量所选“梨”的大小、高度,还要称其重量,不只一个,要多称几个,算出一般的重量。
5.亲口尝。平时只是吃下就算了,这次要求学生仔细品尝,品出它特有的味道。有的同学真是一边切,一边品尝,一边写,把品位的感受及时转化为文字表述出来。这样写,有的同学感到新鲜、有趣、有劲头,从而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
由于做了上述准备,学生普遍反映这次作文好些。准备之后,再对选材、条理、结构、说明方法等方面略加指导,这时的写法指导才会真正收到效果,作文训练也就真正落到了实处。另外,这样做也有利于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创作的热情,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他们严谨治学、自主探究的精神,也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文风,使他们深深懂得“生活才是写作不竭的源泉”,为今后深入生活、独立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洛南县景村镇景丰小学杨爱龙)
新闻推荐
■晏兆祥30年前的一个深秋,20多岁的我被派往洛南县一个偏远的山乡做计划生育干部。当汽车行至一个集镇时,司机吆喝乘客下车,这时我才知道,要到达我工作的那个乡,还需要步行50里。等走到那个乡时,一抹红...
洛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洛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