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新闻 洛南新闻 丹凤新闻 商南新闻 山阳新闻 镇安新闻 柞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商洛市 > 洛南新闻 > 正文

用雷锋精神谱写人生华章

来源:商洛日报 2018-03-15 11:30   https://www.yybnet.net/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生短短数十寒暑,怎样将刹那化为永恒?雷锋有句话说得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在草链岭脚下,有这样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几十年如一日,不计代价,不图回报,默默地帮助着身边的人,用善良和真诚谱写着世间最美丽的诗篇。他就是洛南县洛源镇“西洋参大王”郭彦川。

带领乡邻种植西洋参

1952年7月,郭彦川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2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手把他拉扯大。他从小吃尽了各种苦头,也得到了乡邻的不少接济。

到了而立之年,郭彦川家里已是上有老下有小了,但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和众多的乡邻一样缺衣少穿。让乡邻们过上好日子,是他多少年不变的心愿。

机会终于来了。1985年4月的一天,郭彦川在收音机里听到,西洋参等中药材种植经济效益显著,又有省植物园、交大郭生贞教授进行技术指导,他心想,若能大规模种植,不就可以彻底摘掉穷帽子吗?这一夜他失眠了。第二天一大早,他背起干粮,将自己上山采药积攒下的500多元钱带在身上,跋山涉水来到县城。在洛南县科协,他没能买到苗子。又到县农科所去找,仍然没有如愿。第二年,他终于得到了可靠消息,并在友人的帮助下从洛南县农科所买回一些苗子。苗子买回来了,可还缺乏技术指导,他又只身一人赶往省植物园,找到郭生贞教授。郭教授听了他的一番讲述,深为感动,对他进行了精心的技术指导,临走还赠送了一些技术资料。从此,郭彦川走上了种植西洋参之路。

谁知西洋参这种药材投资大、技术高,出苗率和成活率都比较低。按照郭教授的指导,他尽管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栽的苗子仍然不见好,二分地的苗子到了第二年只收获了800多株。留下种苗,他拿着这些苗子去汉中试销,居然卖了3000多元钱,这使他无比喜悦,仿佛吃了“定心丸”。周围邻居看他发了“小财”,都争着让他帮自己种苗子,他将自己的苗子分给亲朋邻居,又从外地买回了一些,还试着下籽来种。毕竟经验不足,技术欠佳,20多户投资近5万元,有的苗子腐烂,有的种子不出苗。郭彦川着急了,从洛源到商州,从西安到宝鸡,奔吉林赴北京,跑遍了全国所有种植西洋参的地方。每到一地,他都洗耳恭听,虚心求教,同时他还购回大量有关西洋参种植与栽培的书籍,夜以继日地学习。白天,他认真观察做好记录,顾不得休息、吃饭,家人就将饭送到地头;夜里,他一头扎进各种资料里,经常通宵达旦。即使这样,他还是没能挽回20多户参农的损失。参农初次种植受挫,郭彦川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责任和压力更大,但他并没有退缩:“难道就这样认输吗?难道我郭彦川注定就没有生财之道吗?”他没向失败低头,又一次登门拜访,请来郭生贞教授现场指导。1990年,他种植的六分地的西洋参喜获丰收,所种西洋参个大、质优、形状好、商品率高,有个“参王”居然净重4两,连郭生贞教授都赞不绝口,称他为洛河源头的“土专家”。这一年,他种参收入2.5万多元。

看到郭彦川成功了,原来失败了的参农又找上门来。郭彦川总结了前次失败的教训,先不急于发展农户,而是先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让参农实际观察,并适时举办西洋参种植技术指导培训班,对参农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让参农充分了解西洋参种植的知识和技能,不断积累经验后再推广种植,一传十、十传百地发展种植户。

在他的带领下,先后有500余户乡邻走上了致富路。洛源镇涧坪村的吴志文,过去是全村有名的“无粮、无钱、无房”三无户,欠外债2000余元,1991年郭彦川主动帮他学习栽种西洋参,现在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新盖平房4间,购置了电视机、洗衣机、摩托车。甫尔村的祝万荣家庭非常困难,种药无本钱,他知道后送货上门,提供种苗2000株,并数次亲临他家给以具体地示范指导,并包销所有产品。如今,祝万荣已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小洋楼,彻底告别了贫困……

做好人好事数十载

如果说带领乡亲种植西洋参使郭彦川在乡邻之间树立了威望的话,那么他数十载坚持做好人好事,在当地更是传为佳话。

1995年3月,郭彦川的邻居程生录的房子被大火所烧,家里被烧得一无所有,日子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他把自家并不宽裕的粮食给了程生录100余斤。第二年,程生录东挪西借开始修房,到了上瓦的时候,该借的都已经借了,实在拿不出一分钱了,眼看着马上就要修成的房子,一家人哭成了一团。郭彦川知道后,把自家准备修房的瓦全部给了程生录。不久,程生录家的房子就修成了,一家人对他感激不尽。

1996年8月,郭彦川去汉中推销西洋参,在宝鸡火车站,看见一对母女跪在地上,许多人在旁边围观。一打听,原来是母女俩的钱被小偷所偷,她们身无分文,回不了家,郭彦川立即从自己的300元路费里取出200元给了母女俩。

1999年8月,邻居的儿子考上了南方大学,但家里非常困难,眼看着就要开学报到了,孩子的学费还没有着落。郭彦川知道后,帮忙四处筹措学费。开学时,他还掏出2000块钱给了孩子。

邻居王朝娃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有心脏病,根本下不了地,一直以来是奶奶供养他上学。到大学二年级时候,奶奶突然病倒,王朝娃眼看着就要失学,这时,郭彦川毅然承担起了他上学的所有费用。

2008年2月,洛南县永丰镇村民程霞患上白血病,在医院放弃了治疗后,郭彦川送给她价值3000多元的西洋参,使程霞的生命延续了三年。

在黑章村,从沟垴到学校要过三道河,多年来学生上学、农人做活,都受尽了苦头。修桥,一直是郭彦川多年的梦想。2009年6月,他拿出自己多年种植西洋参收入的6万元,修了第一座桥。此后,又陆续修了两座桥。如今,学生娃上学,乡邻们做活,方便了许多,再不用担心下暴雨涨河出行不便。

花甲之年志弥坚

在黑章村乃至洛源镇,郭彦川是出了名的热心肠,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得知谁有病了或是家庭有困难,哪怕是素不相识的人,多则几百元,少则几十元,他总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予以援助。遇到慈善募捐,他也是最积极最踊跃的一个。非典期间,他第一个捐款500元,用于村里的防治工作。汶川大地震,镇里刚刚动员,他又是第一个捐款300元。玉树泥石流,他又积极为灾区捐款500元……

 作为政协代表,郭彦川在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还胸怀强国富民之夙愿,单独或与他人联合提交议案曾被列为全县一号议案,先后促成了省、市、县为洛源街中心小学、洛源中学投资240多万元,对其危房进行了拆除重建,对校舍严重不足的洛源中学进行了扩建。洛源人有做豆腐干的传统,因其做工考究、口味独特备受青睐,但多为单家独户小规模制作。郭彦川与崔武等人多次联合提交议案,并组织乡亲们外出考察机械化生产工艺,多次开展培训,如今洛源有规模从事豆腐干生产的已达100多户,户均收入上万元,豆腐干已成为洛源镇的支柱产业之一。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郭彦川依然很忙碌,整天奔波在洛南的沟沟岔岔,为参农们种植西洋参和贫困户养蜂忙活着。谁家有困难,他依然是慷慨解囊,为困苦中的同胞及时送去温暖。熟悉郭彦川的人都知道,他自己的日子并不宽裕,上有80多岁的老母亲,妻子在家一直务农,两个儿子大学刚毕业,家里依然住着3间土房。郭彦川常说:“只要乡邻的日子好过了,我家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新闻推荐

无臂人生 ——洛南县残疾人王瑞靠嘴打电脑创业

王瑞已经可以很熟练地用一根筷子在键盘上敲打数字,销售福利彩票。王瑞已经可以很熟练地用一根筷子在键盘上敲打数字,销售福利彩票。本报记者崔福红齐安军文/图家住洛南县城关镇东街社区的...

洛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洛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特殊的党费 李源2018-03-07 08:32
猜你喜欢:
评论:(用雷锋精神谱写人生华章)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