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新闻 洛南新闻 丹凤新闻 商南新闻 山阳新闻 镇安新闻 柞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商洛市 > 商洛新闻 > 正文

母亲史金学

来源:商洛日报 2019-03-07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母亲生于民国六年,和千万旧中国妇女一样,裹着一双小脚。本来瘦小的身体,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为了生计,为了抚养我兄妹6人成长,硬是活生生地将自己的一颗完整的心掰成许多小瓣,分给了丈夫,分给了儿女。未到60岁,身躯就完全佝偻了,手上的皮肤皱巴巴地聚在一起,枯瘦干瘪。但她毅然坚强,用她肩膀和双手为她的子孙们遮风挡雨,直到去世,未享受一天现代的生活。现在兄妹几人生活都好了,该是我们尽孝时,母亲大人却匆匆地走了,每每想起这些,总是让我揪心地痛。

我家兄妹六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缺衣少食,父亲在乡下供销社,每月工资26元,按当时市面粮价,最多能买20斤包谷。加上当时奶奶健在,又多了一口人(至今记得是1962年,父辈兄弟5人,合资给奶奶买了10斤包谷,我们孙子辈给推磨加工,实在饿得不行,便推着石磨,抓着包谷生吃,在当时是那样的香甜,现在孙子常不吃这,不吃哪,我常用此事教育孙子)。由于生产队只有母亲一人干活,按劳分粮的份额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挨饿是常有的事。

母亲为尽量减少我们挨饿,除了白天干活外,托人找到在水磨为队食堂加工磨面的活计,一是可多挣工分,二是每晚加班的人可享受8两馍。因此那段时间,每晚12点都会把她分得的加班馍送回家,叫醒睡着了的兄妹几人,每人掰上一口,可母亲一口未动,返回水磨继续加班。那段时间,她多次饿倒在磨旁。

尽管当时生活如此艰辛,但母亲仍独揽了家中活计,叫兄妹都必须上学读书,但大哥大姐受文革不招生影响没能念成书,而我与二姐后来分别考入了商洛卫校和丹凤师范,这些算对母亲的一点慰藉吧。

母亲大人虽目不识丁,但对我们要求十分严格,常常教育我们,先做人再做事,实诚做人是根本。记得一次放学后,我在路边捡到贰角钱,高兴地跑回家告知母亲,她却阴沉着脸问道:“到底是拾的还是拿别人的?”并强拉我到拾钱的地方看一下,以作印证。她经常告诫我们,别人东西再好,不能动,不准想,想想也是罪孽。想要啥,都要靠自己努力。

正是在母亲要读好书、先做人再做事的理念熏陶下,我们兄弟姐妹这一生虽然没有多大的成就,但都能本分做人、踏实干事,为别人、为这个社会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

母亲一生勤劳简朴,与人为善,更喜欢帮助左邻右舍,深得亲属邻里厚爱。所以,这么多年来,无人直呼她的名讳。邻里大人、小孩常常以隔壁婶、隔壁婆地叫了她几十年,无人知道她的名和姓,直到母亲去世,灵牌上才出现她的名和姓,亲属、邻里才得以知晓。

这就是我的母亲。母亲没有名和姓。

新闻推荐

初春人心暖送技到门前 记者赵有良李小龙

市文联组织书画家为群众创作书画作品科技展示咨询扶贫政策现场诊疗2月28日上午,市、区2019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

商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洛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母亲史金学)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