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又是一年新春,本报记者再次踏上“新春走基层”的采访征程,追寻2019年普通百姓追逐自己梦想的故事,记录节日里西安人的欢乐与祝福,以笔尖记录时代,用镜头见证发展,讲好西安故事,凝聚古城力量,展现新时代的新气象新作为,为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动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鼓舞士气,献礼新中国70华诞。
■记者杨旭
春运首日的西安北站,虽然人群涌动,但一切都井然有序。尽管有人已经怀着激动的心情坐上回家的列车,有人还在候车室内静静等待着属于自己那趟回家的列车,但大家都拥有着同样的心情,就是回家的喜悦!与人们一起奔向团圆时刻的,还有身上的包裹和手中的行李箱。然而不同的是,以前人们回家带的多为生活用品,如今大家带着的则多是精心挑选的各式礼物。这份礼物,是问候,是思念,更是爱……
带点儿青岛海鲜给大家尝尝鲜
40岁的王昆今年打算在岳父岳母家过年,1月21日上午,带着大包小包的他来到西安火车站,准备乘坐火车回到商南县。“妻子和孩子都已经回去了,就剩我一个啦!工作安排好我就赶紧动了身,昨天就到西安了,今天就能到家!”王昆告诉记者,他是青岛人,一家子都在青岛生活,过年也经常在青岛过,很少能回来看望岳父岳母。今年,他和妻子商量说早早回来这边,过完年再走,多陪陪岳父岳母,也让二老高兴高兴。
王昆的大包小包装的都是给家人的礼物,除了衣服、营养品外,一个大大的白色密封箱特别引人注意。他说,这是一箱子海鲜,有青岛大虾、花蛤等等,足足有将近十五斤。“我一路从青岛提到西安,昨天晚上给西安的伯伯拿了一些,剩下的都带回商南去。我们青岛的海鲜特别好吃,这回一定要让岳父岳母好好尝尝鲜,过年的时候我可要好好露一手!”王昆开心地说。
要弹吉他唱歌给父母听
由于在广州工作,20岁的付龙每年只有春节才能和家人团圆,所以他特别珍惜回家的机会。今年,付龙的公司放假较早,刚一放假他就踏上了回家的路。两天前,他乘坐飞机回到西安,与很久没见的好哥们儿聚了聚后,购买了春运首日回安康的车票。“每年回西安感觉都很不一样,这两天跟朋友到曲江看了‘西安年·最中国’,特别漂亮,特别梦幻,西安的变化真的很大。”正在西安北站候车的付龙说。
西安北站偌大的候车室里,付龙显得与众不同,不仅因为他青春帅气的脸庞,还因为他身上背着的吉他。付龙告诉记者,他特别喜欢弹吉他,工作之余常常会拿出来弹上几句。现在他的水平已经很不错了,就想着过年回去弹给家人听。“吉他带着不方便,我本来都不想拿了,但是想了想一年就这么一次,还是希望能亲手给家人弹奏,用音乐给大家送上祝福。”付龙开心地说。
带个平衡车和朋友们一起玩儿
在人群中,12岁的伍娜娜一家让人觉得非常幸福和谐。妈妈在看手机,爸爸在车站到处转悠溜达。伍娜娜脚下踩着一辆平衡车,趁着人少的空隙站起来玩儿一下,人多的时候,她又像宝贝似的把平衡车护严实了。“平衡车好玩儿,我要回去跟家里的朋友一起玩儿,他们都没咋见过。”伍娜娜说。
爸爸伍治国告诉记者,自己老家在镇巴县,他们一家在西安打工,女儿也跟着他们在西安上学。现在孩子放假了,一家人提前回家准备过年。“给老人买了衣服,也准备了一些年货,这一年到头都没咋回家,老人来电话说想娃得很。”伍治国说,孩子平时上学刻苦努力,期末考试考得好,说想买个平衡车寒假带回老家和朋友们一起玩儿,他自然爽快地答应了。
送个“福”字给亲友
生活条件好了,70岁的乔慧敏女士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您好,阿姨!我们车站给回家的旅客送‘福’字、送春联,这份祝福也送给您。”“哎呀,太好了!我正好回汉中老家,给老家的亲戚带回去,他们肯定高兴得很。”接过志愿者送上的“福”字和春联后,乔慧敏仔细卷起来放进行李箱里。
“这一大箱子都是我儿媳妇准备的江苏特产,带回去分给老家的亲戚,提前给他们拜个早年。”乔慧敏告诉记者,儿子儿媳早已在江苏定居,自己两年前也过去带孙子,之后就没回过老家。这次赶着春节前回家,一是要办理一些证件,二是很久没见亲戚甚是想念,想赶早回去看看大家。
“西安的变化太大了。上次从西安坐车还在火车站坐的硬座,这次回家就坐高铁了。高铁站修的和飞机场一样,啥服务都周到,好得很。”乔慧敏感慨道。
新闻推荐
吴承奎(右一)在村子调研。代绪刚本报记者武强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能让一个有着165户567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不足60...
商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