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商洛讯(杜金晖记者闫鹏飞)春光无限好,又到了一年采茶的时候,商南县试马镇沁园春的茶叶基地里,大家抢抓晴好天气,忙着采摘制作茶叶。茶产业已成为商南县产业扶贫的支柱产业、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带动全县2.4万人脱贫增收。
商南茶选用清明前后一芽二叶为原料,外形紧秀弯曲或扁平光直、白毫显露,再加上独特的秦岭自然环境,形成了商南茶“香高、味浓、汤绿、回甜”的显著特点。
“目前咱们公司拥有无性系茶叶基地7000余亩,在建设这个基地的过程中,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流转土地,让他们获得固定收入。有贫困户不想出远门,在家门口打工的,企业都想办法给解决,还有就是给他们入股分红,咱们公司每年带动贫困户130多户,他们全年的人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让他们得以脱贫。”商南县沁园春茶业公司总经理王超说道。
记者了解到商南县沁园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运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营模式,与农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茶农脱贫致富。目前,商南县像沁园春茶业有限公司这样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茶企有8家,茶叶专业合作社有35家,这些茶企与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茶园务工、收购鲜叶等方式,带动农户5000户(其中贫困户750户),户均增收3500元。当前,各茶园使用的采茶工以贫困群众为主,日工资在100元左右。
贫困户刘桂莲告诉记者说:“以前就是在家里务农,一年到头挣不了多钱,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扶贫开始后我们家里有4亩地流转给茶厂,家里还有两个人在茶厂上班,一年收入12000元,日子现在比以前好过多了。”
截至2018年底,商南县年产茶叶4500吨,产值达5.6亿元;从事茶叶种植的农民5万多人,茶农人均增收3500元。茶产业已成为商南县产业扶贫的支柱产业、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为确保商南茶的优秀品质、促进今年的茶叶销售,商南县将加强茶叶制作技术的培训和指导,统一执行严格的技术标准,组建商南县茶叶协会,会员覆盖县内所有茶企和茶叶专业合作社,发挥他们行业自律、引导作用;围绕商南茶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富有个性和竞争力的品牌战略,推进茶企“抱团”发展,力争把“商南茶”打造成与“洛川苹果”“西凤酒”相媲美的陕西名片,成为商南县城市品牌走出陕西、迈向全国的领头羊。
商南县茶叶局局长朱熙敏告诉记者说:“清明节前,我们这产茶达到10万公斤,产值2.6个亿。商南茶目前的建园面积25万亩,可采摘面积19万亩,丰产茶园12万亩,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带动效益非常明显,带动全县8900户,2.4万人脱贫。”
新闻推荐
本报讯(胡军吴俊)为加快推进商南县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早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4月19日,以乡村医生为...
商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