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秦岭,横亘东西,阻绝南北,山大沟深,层峦叠嶂,是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古称“天下之阻”,唐代文人韩愈对之曾发出“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浩叹。2007年1月20日,包茂(包头至茂名)高速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成通车,让西安至柞水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为40分钟,也使得制约陕南经济发展的秦岭天堑变为通途。“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第五展区第二单元里的一张图,就真实地展现了这一世界级工程的样貌。
外宾眼里
“21世纪前进中的奇迹”
在这座隧道未建成通车之前,作为全国公路隧道最长的山西雁门关隧道也只有5.2公里,考虑到秦岭冬天大雪封山等影响,专家组在经过深入研究后,将隧道长度破天荒地定在了18.02公里。
建设这样一条世界级的超长隧道,长安大学承担的通风项目是特长隧道运营中最为关键的技术难点。科研人员借鉴了欧洲3起隧道大火灾的经验教训,最终推荐了可靠、经济、实用的纵向通风方式。随着通风难题的攻破,其他如防灾救援、照明、交通监控管理技术等多项成果都通过有关机构鉴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为了减轻驾驶员在特长隧道行车的单调,保证行驶安全,隧道每隔5公里还设置了3个特殊灯光带,模拟出蓝天、白云、彩虹等幻灯图案。“第一次走的时候,看到前方一片明亮,还以为快出隧道了,那种心情的变化非常有意思。”长期从事货运行业的李亮告诉记者,这样的设计让驾驶员感觉像是连续通过了几个短隧道,不容易产生疲劳。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在一无经验可循,二无现成技术支持的情况下,仅用5年多时间就实现了建成通车,成为我国甚至全世界公路隧道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冰岛总统格拉姆松一行参观后挥笔题词,称赞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21世纪前进中的奇迹”。
交通发展
让三秦大地焕发生机
近年来,陕西公路建设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榆靖高速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了科技防沙、以路治沙的成功经验,彻底解决了沙漠高速公路本体防护和遏制路基两侧流沙的世界性难题;西咸北环高速公路在国内高速公路建设领域首次大规模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生态环保示范工程”;G30连霍线潼西高速公路在四车道改扩建为八车道过程中,实现了“边施工、边行车”两不误。
与此同时,铁路、航空的发展也逐步走上了“快车道”。西成高铁穿越大秦岭,成为连接西北和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加速形成“米”字形高铁网,使得关中城市群实现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相互流通。西咸机场累计开通货运航线15条、国际航线5条,实现货邮吞吐量增速位列全国十大枢纽机场第一,构建起“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的国际航线网络布局,开通了陕西融入世界、开放发展的空中大通道。
公路、高铁、航空三者一起组成了陕西四通八达、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网,构筑起枢纽经济发展的新高地。按照“市市通高铁、关中通城际、快速通全国”的总体目标,陕西正在逐步打造航空、铁路、道路等无缝衔接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如今,交通已由制约陕西发展的瓶颈转变为发展的新优势,正在让三秦大地焕发着勃勃生机。
本报记者文晨
伟大的变革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陕西风采
新闻推荐
今年来,商洛市积极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努力做到“安全、质量、价格、服务、维权”五放心。做好放心消费宣传,营造放心消费...
柞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柞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