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黄保山李煜
地处秦岭腹地的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龙潭村,是当地有名的“光棍村”。近年来,在商洛市委政法委、柞水县委政法委的包扶下,村里的光棍们都走在“脱单”的路上。
元宵节虽过,但浓浓的年味还未散尽。2月20日(正月十六),记者来到了龙潭村。龙潭村辖4个村民小组,贫困户171户42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8%,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劳动力输出、种植性收入及政策补助。当了十年村支书的王德斌感慨地说:“龙潭村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属高寒山区。2015年前,村里有38个光棍,平均年龄在30~50岁,因为贫穷,他们找不到对象,龙潭村也就成了当地有名的‘光棍村’。”
“2015年市、县两级政法委的扶贫干部驻村包扶以来,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王德斌话锋一转,高兴地说:“全村成立了3个企业、2个合作社,建立了18个羊肚菌大棚。路通了、电通了、水通了、桥通了、网络通了,贫困户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强,如今的龙潭村已经脱贫了。在党的扶贫政策指导下,扶贫干部为龙潭村栽起了‘梧桐树’,为光棍汉们招来了‘金凤凰’!”
墙外枝头春意闹,院内人家笑语飞。在龙潭村四组,记者来到才成家不久的王功平家里。在整洁明亮的平房里,41岁的王功平笑呵呵地介绍说:“正月没过还是新年,今天我请双方老人一块坐一坐,吃个团圆饭。”屋子的火炉上炖着一锅热气腾腾的猪肉,苞谷酒散发着诱人的清香。老实巴交的王功平端着酒杯春风满面地说:“政府担保的免息贷款入股到产业公司,每季度有1000多元的分红,在扶贫干部指导下种的中药材猪苓卖掉,有了收入,我母亲生前生病住院报销了90%的医药费。2017年我家贫困户的帽子摘掉了,我娶上了贤惠又孝顺老人的好媳妇了。”这时王功平的新媳妇、23岁的李玲玲风趣地说:“我俩缘分到了,挡都挡不住了。”
47岁的王宝明是龙潭村三组村民,也是村里多年的“老光棍”。这两年,他家喜事连连。在党的扶贫政策支持下,他家搬进了宽敞明亮的两层小楼。多年前,王宝明的媳妇嫌家贫,撇下儿子谎称出外打工,最后音信全无,王宝明寻找多年,最终无奈放弃。他又当爹又当娘,好不容易才把儿子王锋拉扯大。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宝明与宁陕县离异妇女、44岁的刘建霞相识,并建立新家。王宝明的儿子王锋在西安打工,认识了一同打工的咸阳市永寿县一女青年,两个年轻人回到王锋家里,女朋友一看家里的好光景,十分高兴,两人很快结婚。王宝明笑呵呵地说:“过去我们这里山高林深贫困,现在我们脱贫了,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腰杆子硬起来了。”
龙潭村第一书记王礼鹏扳起指头笑着说:“当年村上的38个光棍,如今已有14个‘脱单’,有的在外打工谈了对象,媒人也登门来提亲,咱久违的迎亲曲时不时在龙潭村里奏响,山里的喜鹊都赶来凑热闹呢。”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德林)柞水县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盘活资源资产为重点,整合各类优惠...
柞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柞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