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闻 商洛市 安康市 汉中市 延安市 渭南市 咸阳市 宝鸡市 铜川市 西安市 榆林市
地方网 > 陕西 > 陕西新闻 > 正文

连载七十七———第六章原下的日子八、蛹变化蝶

来源:阳光报 2016-08-23 00:00   https://www.yybnet.net/

陈忠实作为一个作家,他的成长之路,他的精神“剥离”过程或称反思过程,他对艺术的追寻之路,不仅放在共和国的历史中,就是放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也都是相当独特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典型意义。

陈忠实首先是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哺育下,在中国共产党培养工农兵业余作者的体制扶持下,由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再加上对于人生出路的追求和奋斗,自学写作,最终走上了文学写作之路。他早期的写作主要是在党的政策指导下写生活与人,这是一种不自觉的听命式的政治性写作。后来几经生活的挫折和文学上的失败,他开始认真反思和苦苦寻找,进入了文学写作上的政策与文学的二重变奏。最后,经过生活实践的磨砺,通过创作实践的体悟,他的思想境界得以提高,艺术境界得以升华,终于回到了艺术之本——人自身。他既认识到文学是写人的,是人的文学,文学描写的对象是写人——真实的人,不同的人,丰富而复杂的人,在写人中写农民的文化心理,进而探寻民族命运;也深刻地体悟到创作还要回到作家自身,要写作家这个人的“生命体验”。“从生活体验到生命体验”,这是他创作并完成《白鹿原》之后谈得最多的一个创作体会。

纵观陈忠实的创作道路,可以清晰地看出时代烙在这个作家身上鲜明的印迹,而他创作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也鲜明地折射出时代的色彩,甚至不乏时代里程碑式的标志。他上初中时即爱上文学,16岁在报纸发表受“红旗歌谣”影响而写的诗歌处女作。高中毕业回乡当了民请教师,发愤自学,以文学寄托理想并企图以文学改变命运,不数年,即在报纸上发表数篇散文和诗作,引起关注。此时正是“文革”前夕,他二十出头。“文革”后期,在文化环境稍有松动而文学环境出现暖象、政策扶持工农兵新作者的时代背景下,他重新拿起笔,第一个短篇小说就引起文坛强烈关注,并由他改编被拍成电影公映,此后的短篇小说创作几乎篇篇引起较大的反响,在那个荒凉的文学时代格外引人注目。他在这个时期写的作品特别是小说作品,虽然受到当时政治风潮的影响,带有一定的政治概念痕迹,但是生活气息浓郁,人物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当时特定生活环境中较为真实的人物,并鲜明地体现出那个时代的生活特点,是我们解读和研究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和精神文化特征的典型文本。新时期,他的小说创作紧密追踪时代变化的脚步,着力展现时代巨变中乡村社会的人际关系和人的心理,注重人的思想特别是道德观念的变化,同时融进了作者在时移世变时期对现实生活的忧虑和思考。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陈忠实的文化视野更为开阔,艺术探索更为深入,他的文学笔触也更为丰富多姿,探索从地域文化与人的关系、文化觉醒与生命的关系以及文化观念对人的影响等方面描写人物的性格及其命运,许多作品引起较强烈的反响。陈忠实在缘园岁以前即《白鹿原》出版以前,一直扎根于农村,从民请教师到基层干部,从业余作者到专业作家,都不脱离他艺术描写的对象,对乡村生活有着深刻的观察、研究和体验,这样的作家在当代中国并不多见。《白鹿原》面世以前,他已经发表短篇小说缘园余篇,中篇小说怨部,题材涉及当代中国农村的各个时期,人物也是方方面面,艺术上总体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追求“史诗”品格,手法上很少讨巧,多是正面切入、正面描写,因此,他的小说给人的感觉,是乡村生活的生动画卷,是农村社会的真实写照,也是农民包括乡村干部的真实、准确而且可以见出时代特征并成系列的形象画谱。陈忠实的文学史意义,还在于他的创作道路、身份变化与共和国的文艺政策、文学体制密切相关,一滴水而映大海,从他的人生履痕可以见出文坛变化的轨迹以至某些内在的脉动。

陈忠实的文学创作虽然与时代的前行总体能保持同步挺进的姿态,但他某些时段的创作也有徘徊以至困惑。他是一个看重生活积累、强调生命体验并在此基础上极为重视文学的思想性包括政治关怀的作家,原本从文学爱好起步,从业余写作入手,后来在环境、时势和个人的追求中一步步成为半专业以至专业作家,时代所给的思想教育,环境所给的文化影响,个人所修的艺术准备,先天的和后天的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因此,当他把文学当作终生的事业孜孜以求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创作时有自觉的反思。在经历了文学以及因文学而引起的人生挫折之后,特别是面对变化着的新时期的社会生活,他更是从理性高度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文学观念,博览群书以广视野、以得启迪,深刻反省以吐故纳新,用陈忠实的话说,就是“剥离”自身的非文学因素,进而“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正是有了自觉的、不断的“剥离”和“寻找”,在这个过程中,陈忠实的创作才有了大的跨越以至超越。

陈忠实说,“到缘园岁才捅破了一层纸,文学仅仅只是一种个人兴趣”。虽然只是个人兴趣,但陈忠实并没有把文学当成一种消遣,相反,他在心里,一直把文学看得很重,骨子里还是认同文学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陈忠实是坚信文学的神圣性的。面对商潮冲击,不少人对文学应有的价值产生了怀疑,陈忠实提出:文学依然神圣!他说,看一样事物神圣与否,应该把它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来考察,之所以说文学是神圣的,因为它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认识到文学特有的价值,同时也要认识到从事文学创作这一工作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把文学创作与其他工作比如商业活动做类比,更不能用挣钱多少来类比。上帝造人,造的是各式各样的人,有不同兴趣的人,各种人自有其自身不可被替代的价值。陈忠实强调,要搞文学,有时就得能耐住寂寞甚至贫穷,文学特有的价值和神圣性有时恰恰就在这里体现出来。

蝴蝶一生发育要经过几个阶段的完全变态,才能由蛹变蝶。作为作家的陈忠实,在其精神进化的过程中,大约也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因为出身、经历以及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陈忠实的文学准备应该说是先天不足,但他始终视文学为神圣的事业,他的身上也具有着文学圣徒的精神,虽九死而不悔,一方面具有顽强的不断求索的精神,另一方面具有可贵的自我反思精神,这就使他能由最初的听命和顺随式的写作,转为自身的怀疑和内心的惶惑,进而不断地开阔视野并寻找自己,在不断蜕变中最终完成了作为作家的个我。听命与顺随、反思与寻找、蜕变与完成,三级跳跃,陈忠实走过了从没有自我到寻找自我最后完成并确立自我这样一个过程,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标志性和代表性的作家。

(完)

邢小利著《陈忠实传》,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第1版,定价:39元。

新闻推荐

陕西省25~26日将开展人工增雨,缓解高温伏旱今明西安将有强降水气温下降6℃左右

????市民在凉亭里休息、乘凉。实习记者张滢摄????市民在地铁里乘凉。实习记者张磊摄苦苦热了两周左右,终于要改头换面了,这不随着副高渐渐没了往日的傲气,雨水的身影终于千呼万唤的出来了。为了缓解...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连载七十七———第六章原下的日子八、蛹变化蝶)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