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学老腔艺人表演(邢小利摄)
可能与陈忠实是一个小说家不无关系,他的散文多是叙事性的,有一定的情节,很注重细节的描写和刻画。由于他重视情节和细节,他的散文常常跌宕起伏,曲折有致,有引人的魅力。同时,他的散文中的情节又都是他经历过的生活,而非小说性的虚构,饱含着他的生命体验,渗透了他深刻的心灵感受,因而这种情节和细节就是生命化的、心灵化的情节和细节,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超越了一般的情节和细节意义。散文表现人的心灵和生命体验,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通过情节的铺垫和环境气氛的渲染、通过细节描写、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来表现。后者可能更给人以形象化的实在的美感。陈忠实的散文视域关注的都是一些与生命、人生、民族和人类关系密切的重大问题,他不写或基本上不写那些意义不大的鸡毛蒜皮的琐事,这既表现出他的严肃的创作观,也表明了他对散文艺术的特别看重。陈忠实常强调,创作到了一定的时候,不是比技艺和技巧,而是看人格的力量和境界的高低。他是很注重散文的人格力量和艺术境界的。陈忠实的散文语言也很有特点,朴实、形象,而且是多修饰的长句子,感情充沛,情绪饱满,很富有感染力。当然,有些描写也稍嫌密度过大,可以再疏朗一些。
从1993年到2013年,按传统的说法,陈忠实的生命是从“知天命”到“不逾矩”。这圆园年的散文写作,可分为前十年和后十年。前十年即怨园年代,他的散文多是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已逝生命的感怀,后十年即圆员世纪以来,他的散文中则有了不少直面当下之作。总体上看,陈忠实属于一个客观写实性的作家,他缘园岁以前的作品,以写小说为主,小说是一种要把作家主体隐藏起来的文体,缘园岁以后,他集中写起了散文,尽管散文是一种更为贴近创作主体的文体,但也许是由于写作惯性,陈忠实这个时期的散文,仍然喜欢侧重于写实的叙事散文,有的散文也有很强的情绪表露,但较为节制,注意藏“我”。而远园岁以后,也许是散文这个文体真的适合表现,也许是作者的生命境界更臻于自由,也许是作者的现实感怀更为强烈,也许三者兼而有之,陈忠实的散文出现了一个重要变化,这就是他虽然还是习惯在叙事或状物中表现思想感情,但他此时的写作旨趣,主要的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事说理,更多的是主体内在思想情怀的表现。
陈忠实后期的散文佳作可以《三九的雨》(圆园园圆年)、《遇合燕子,还有麻雀》(2002年)、《原下的日子》(2003年)等为代表。这是陈忠实较为抒情的几篇散文,也是作家对自己的生命、对人生的方向思考得较为深沉的几部作品。评论家李建军曾以“随物婉转”和“与心徘徊”评论陈忠实早期和后期的散文创作,确实深中肯綮。而李建军所论“与心徘徊”之作品,还都是陈忠实圆园世纪怨园年代所写的散文,陈忠实进入圆员世纪之后所写的散文,像《原下的日子》以及《三九的雨》等,不仅是“与心徘徊”,更是“心声心画”“明心见性”。陈忠实曾为一杂志题词:“既随物以婉转,亦与心而徘徊。”陈忠实说,这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两句话,前一句讲的是生活体验,后一句讲的是生命体验。“与心而徘徊”就是“生命体验”,这是陈忠实的解读和阐释,很是精辟。
七、在文学史的长河中
陈忠实是描写农民生活、农村社会和乡村文化的高手。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社会国家,几千年来,乡村是中国人生活的家园、生命的故乡,乡村自然也成为历朝历代文人描写和咏歌的对象,从先秦《诗经》中的“国风”到东晋的陶渊明再到唐代的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以及宋代的范成大、杨万里等,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山水田园诗派,形成了中国文学独有的关于乡村的审美范式,并积淀为中国人关于乡村的审美理想和文化想象。仔细辨析,其实乡村可分为自然的乡村和社会的乡村。中国古代文人描写和咏歌的,主要是自然的乡村,是可以尽情享受自然之美和人伦之美的牧歌式的乡村,是士子失意后或不得志时可以归来隐去的乡村,这样的乡村图景和乡村生活,表现的基本上或更多的是乡村社会自然的一面。到了现代文学,文学中的社会展现因素增强,乡村世界中社会的现实的一面,才逐渐在文学特别是小说中得以比较全面的描绘和深刻的表现。鲁迅笔下的乡村社会,灰暗、破败、衰落、沉闷,令人失望甚至绝望,就是当时乡村社会的真实写照。而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人生,由于作者更倾心于抒写自然人性,其乡村社会也就更偏向于自然的一面。鲁迅和沈从文,双水分流,各有侧重,从而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一个侧重于展现社会的乡村、一个侧重于描绘自然的乡村的艺术流向。前者的艺术价值追求在于真实、深刻,后者的艺术价值追求在于自然、优美。沿此双水分流之方向,赵树理的“山药蛋派”小说、柳青描写农民创业的小说,其艺术追求总体上看走的是鲁迅之路,而孙犁的村歌、刘绍棠的乡村牧歌情调小说,则大体走的是沈从文之路。
从近现代以来的文学改良、文学革命的思想背景和艺术思潮来看,文学的干预社会作用被极度放大和空前提高,以写乡村生活的文学特别是小说来看,以鲁迅、茅盾、赵树理、柳青等人为代表的写实派或称现实主义流派显然是主流。陈忠实走上文学道路,完全靠的是自学,而他所学和所宗之师,前为赵树理,后为柳青。因此,陈忠实承续的就是展现社会的乡村这一小说之脉,此脉也被称为现实主义流派。陈忠实在他数十年的创作实践中,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同时,艺术上也不断更新,也吸收和融入了现代小说的魔幻、心理分析等艺术表现手法。从文学表现乡村的历史来看,陈忠实的小说,既准确地表现了自然的乡村,表现了北方大地的乡村民俗风物之美,也真实、深刻地展现了社会的乡村,深刻剖析了那种关系复杂的家族、宗法、政治、经济糅在一起的社会的乡村,而他的《白鹿原》,更是表现了文化的乡村——儒家文化积淀深厚并且深入人心的文化的乡村。
陈忠实在当代文学文化寻根思潮中所开启的展现文化的乡村这一创作流向方面,对后来的小说创作甚至电影电视剧艺术创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未完待续)
邢小利著《陈忠实传》,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第1版,定价:39元。
新闻推荐
元旦和春节即将来临,根据西安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西安市城管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垃圾不落地西安更美丽”垃圾捡拾清理和设施大擦洗、环境大整治活动。此次活动主题为“垃圾不落地西安更美丽”。将...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