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地方志风俗记载:“六月六日,各家于汉江取水贮瓮中,名为神水,以造曲蘖,不用它药而味倍焉。”又说:“六月六日,五更洗瓮,汲新水造曲合酱。”说明好水才能制好曲,酿美酒,烹好茶。
横贯安康的汉江,是中国有名的未受污染之江,唐代张又新是第一个注意到汉江水质洁净的人,称汉江为“中零水”,与“虎跑泉”等同列入天下名水。安康人亦因此而自豪,清代乡贤张补山先生在竹枝词《我忆金州好》中,就有“茶煮中零水”之句。
蒸馏酒出现后,人们便以酒力强弱和酒液清浊为品评美酒佳酿的主要标准。这一来,无论是酒作坊和制酒师便极力从这两方面寻找突破点,从而创造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在提高酒质的口味和酒液的清亮纯净方面,首先注意到用水。
安康传说中,宋代郭尚灶金丹酿酒的故事,就是取用了龙窝水,于是龙窝便成了安康酿酒业的滥觞。被张能臣《酒名记》列入天下名酒的清虚堂,就在龙窝建起了酒作坊,酿制出酒味浓烈纯正,又甘绵爽口,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酒,打出了安康第一张名牌产品。故《兴安州志》云:“龙窝水,又称仙丹水,令人取水为曲酿酒,乃其遗事也。”所谓龙窝水,其实是俢凿于汉水之滨的一泓井泉水。古人说:“甘泉滴滴成佳酿”,水质与酿酒的成色和口味关系极大,这一点,早在周朝就已被人发现了,《礼记·月令》中提出的“水泉必香”,已成为后世酿酒的要诀。古人没有掌握如当代的净化水技术,只能选择人们认为比较纯净的自然水来酿酒。而所谓的净化水,也不一定就是比较好的酿酒用水,自然河水或泉水含有许多矿物质和微生物,这恰好又是酒质好坏的标准。因此,早在北宋时,安康清虚堂设址龙窝,以龙窝井水制曲,取汉江中流之水酿酒,一直到清代,郡人烹茶、制曲、酿酒,都是荡舟江心取水,认为汉江中流之水才是古书上说的“中零水”,是神水。
元代黄理仙在《牛山土主忠惠王庙碑》中说安康“去城百步,有汉江之清波自嶓冢荡漾东流,历洋州萦纡数百里而至金州之境。其舟车辐辏,商贾接踵,实秦头楚尾之都会也。”随着城市商业的繁荣,汉江上船支往来如梭,码头边帆樯林立,酿造业也随着人口增加而日趋发达,江心取水,多有不便,于是或疏浚自然山泉,或凿井取水,据《兴安州志》载,郡中井泉,星罗棋布,较著者有(旧)城隍庙之延寿井泉;灵佑宫前的康阜井泉(后为陕西会馆所在地,祀吕祖、郭尚灶,为安康卖酒家集会之所);有小丝泉,“其出如丝,取之不竭;有金井泉(即泸康酒厂下高井),其深四丈,水极甘冽,用之制曲,曰金曲;有龙湫,在郡东南七里龙门谷(即泸康酒厂后戴家沟),谷内三泉,曰龙湫、大龙湫、小龙湫,大旱不涸,长流不断。”另外还有东郊的白龙泉、油房街的元白泉等等。而最有名的泉,则是黄洋河口巴公崖东侧的慧泉,民间传说是孝妇感动天地而生成的酒泉。其实慧泉是沟口涌出来的地下水,水质纯净,其味甘冽,尤其是夏天饮慧泉水,爽口宜人,浑身轻松,故被人认为是能益智健身的泉水。于是就有以慧泉水酿制的慧泉酒,也有了“慧泉湛冽慧泉高,冷浸真珠滴酒槽”的诗句,成为嗜酒者珍的极品美酒。可见,安康古人已经明白酿酒要好水的道理。
安康所在,山环水绕,竹树葱翠,前明七子之一的王九思,在《金州周守惠茶赋谢》诗中称赞说:“春泛山泉色,香分汉水头”。明代又一诗人周梦扬,在《神泉》一诗中说:“幽泉不长涸,丰沛遍地流。”好山好水,对人们有特别的吸引力,因此安康许多酿酒的人,为了信誉和知名度常常以地方所出山泉为名,宋时安康有龙窝酒,明清安康有慧泉酒,在这方面,古人为我们开发了自然资源,为后人发展酿酒业留下了宝贵经验。
龙窝、金井、慧泉呈品字形出现在安康城关的汉水之滨,睿智的泸康人清楚认识到,这是安康古人留下来的物质和文化财富,于是在品字形中间地带凿井取水,用汉滨井水酿出来的酒,有龙窝之醇厚;有慧泉之甘冽;有金井泉之清香,容纳了汉江“中零水”所有品质,而汇成泸康之水。古人说:酿酒用水,井泉为上,古今上乘名酒,大多数用古井、山泉酿成。泉水的清爽甘美是一般水所不能替代的。泸康酒之所以能成为陕西省名牌酒,就是因为用了汉江中零之水。
(泸康酒业供稿)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吴小慧文/图)“我家电费欠费了,能帮我查查吗?”近日,家住汉滨区恒口镇新兴村的李先生拿着欠费通知单,来到安康供电恒口分中心营业窗口,在缴纳电费的同时向工作人员询问道。“可以的。”中...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