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刻帖出现在宋代,与当时碑拓之法的流行和刻板印刷的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宋人将名家的墨迹称为“法书”,将这些法书刻在石头或木板上。称为“法帖”。
《淳化秘阁帖》为宋淳化三年(992年)在宫内所刻。当时的皇帝宋太宗赵光义喜好书法,命翰林侍书学士王著将历代名人书法,特别是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汇编成10卷,共计420篇,刻在枣木板上,存在宫里,拓印墨本,分赐给大臣们。由于是在宫里刻的,所以叫“秘阁帖”;刻于淳化年间,又称《淳化秘阁帖》。
《淳化秘阁帖》是目前公认的最早的法帖,故有“法帖之祖”的美誉。但不知什么原因,不久毁于御府之中。据传是毁于一场意外的火灾。
清顺治三年(1646年),费甲铸摩刻肃府本《淳化秘阁贴》145石,立于西安碑林的第七陈列室。
(中国陕西网)(B)(15)
新闻推荐
2016年“科学家志愿服务示范行动”陕西行在咸阳市启动崔勒宇出席并讲话
本报讯(记者黄香梅)9月12日,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普活动暨2016年“科学家志愿服务示范行动”陕西行在咸阳市启动,16场科普活动,分别在秦都、渭城、兴平、礼泉同时展开。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崔勒宇...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