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水莹)今年以来,秦都区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扎实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城市容貌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和提升。
握拳聚力,守好碧水蓝天。该区集中安排50天时间对大气污染防治进行集中治理,突出抓好“抑扬尘、拆锅炉、控尾气、建设施、禁焚烧”五项重点工作。加快治污设施改造和落后产能淘汰,加强建筑工地、拆迁工地、河道施工工程、公路施工重点区域的扬尘防控,加大黄标车、无标车限行查处力度,强化商混企业粉尘监管,严查秸秆焚烧,禁售禁燃烟花爆竹。同时探索总结大气污染防治新路径,创建以中华小区为中心,半径1公里的渭西示范区和以陕西中医药大学为中心,半径1公里的沣西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广,实现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为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该区动真碰硬,实行不定时间、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直接检查、直接曝光的执法模式,三天一通报,每周一调研,每月一例会,对环境违法行为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依法从重高限处罚。对辖区最大的2家燃煤用户进行专人24小时驻厂,严把进煤质量,暂扣50余家烟花爆竹销售点《经营零售许可证》,从源头上杜绝烟火燃放,拆除西北二棉、康惠制药等重点燃煤锅炉23台,收缴烧烤炉156个,蜂窝煤炉415个,立案查处1家超标排放企业,1家小炼钢厂进行立案并移交公安机关查处。
重磅出击,城区容貌大提升。占道经营和流动摊点的治理是城市治理中的一个难点。秦都将城市管理与综合执法有机整合,拿出750万专项治理资金,将9类99项操作性较强的行政执法权下放到街办。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大力建设便民市场,为蔬菜、水果、熟食等划定经营区域,商户搞好摊位“门前三包”,并配备相应的清扫人员和垃圾桶,及时清运垃圾。积极探索局部有特色的市场,早市规定地点及结束时间,夜市烧烤也集中摆放在划定区域,操作使用无烟环保型烧烤炉。在保证商户经营、方便居民消费的基础上,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向外辐射,农村环境整治不掉队。该区结合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易反弹、周期长的特点,抓反复、反复抓,一月一整治,双月大整治。以“渭河三年治理”为抓手,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在沿渭各村开展环境卫生连片整治。相继在渔王村、八家村、黄家寨3个行政村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在北槐村实施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沣东、双照18个行政村实施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工程,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性好转。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的办法,先后在126个村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目前,该区农村共配备大垃圾桶7288个,小垃圾桶2259个,建设垃圾收集屋16座,垃圾收集点68个,配垃圾转运三轮车334辆,清扫人员525名,实现了辖区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的全覆盖。
该区还不断增加农村绿色植被覆盖率,对行政村广场及道路两边统一进行了绿化,打造了小寨村、林孟村等19个绿色家园示范村。辖区咸旬引线、312国道秦都段等多条公路沿线树干被刷白,荒草被清理,种植了美丽的格桑花,总长180多公里的道路像披上了一件件彩色的披肩,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B)⑥
新闻推荐
咸阳市代表团参展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演艺产品博览交易会 马俊民等参加活动
本报讯(记者李桦)10月15日,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演艺产品博览交易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咸阳市代表团参展。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俊民,副市长张小平等参加活动。记者在咸阳展馆内看到,《车轱辘...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