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不只代表着机械重复劳动,它更代表着一种人生选择,一种锲而不舍、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气质。泸康酒则诠释了这种工匠精神的气质。
泸康酒产地有着近千年酿酒发展史,泸康酒在历史演变中始终坚持采用工艺复杂的“混蒸混渣”、“续糟发酵”纯粮固态发酵工艺,为的就是在其制曲、发酵、存储过程中,使大量微生物菌种参与其中,自然形成泸康酒独特香气成分和内在品质。
对于泸康酒的酿酒工匠来说,匠心就是酿造酒魂。他们将大地上长出的粮食,经水深火热,在地下发酵上百天,才酿出一滴一滴珍贵初酒。在生产制造高度机械化的今天,泸康酒匠人酿酒“固执”地采用几百年前传承下来的纯手工纯粮固态发酵工艺,选用东北特产优质红高粱为原料,辅以优质玉米、大米、糯米、小麦混合蒸煮,混蒸前,先将高粱、玉米、小麦按生产工艺要求粉碎成四、六、八瓣。而作为酿酒之骨的曲,泸康原酒生产使用的曲子是优质纯小麦、秉承传统结合现代工艺制作而成的中高温大曲,这种大曲既是糖化剂、又是发酵剂,同时又是增香剂,入窖发酵完成前期的边糖化边发酵过程,并产生大量原酒酒份和各种有机酸类、醇类、脂类等物质的自然生化反应过程。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酒醅上蒸锅前,湿度、温度都有很大讲究,有经验的老工匠一摸、一捏,就知道湿度、温度是多少。装甑过程中,要把握好上甑速度和疏松程度,见气盖料;蒸馏中秉着“缓气蒸馏,大气追尾”原则,同时接酒温度不宜太高或太低,看花取酒;装甑后,为了让酒醅受热均匀,淌出的酒更好,工匠们耐心等待糟料老熟,原酒的凝结,一招一式,一脉相承;手起手落,分寸自在掌握。从酿酒原料粉碎,与母糟拌和润料,加熟糠壳拌匀后装甑,蒸酒蒸粮同时进行,缓火流酒,量质摘酒,大火蒸粮,出甑粮糟打量水,摊凉下曲,入窖密封厌氧发酵。每个操作严格按工艺执行。泸康人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质量把控,涌现出一批以邹武康为劳动模范的先进工作者,他们用匠心诠释着产品精神内涵。
工匠精神,不是“短平快”,而是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事情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泸康酒涉及洗瓶、灌装、封口、贴标、包装等各环节检验。在严格质量管理下,成品车间员工“赛质量、比干劲”。每个环节把好质量关,从计量上每天车间质检员一小时测量一次计量,公司中心化验室每天抽查一次计量,保证计量准确性;从酒质上保证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成品车间执行二次检验制度,每瓶酒装进瓶后做一次观感检验,盖好盖子后再进行一次观感检验,做好不漏检一瓶酒,保证瓶装酒质量。在高标准、高要求下,涌现出以赖艳“三八红旗手”为榜样的优秀匠者,为产品注入活力与精神。
作为传统酿造艺术的缔造者,泸康原酒生产的原酒采取掐头去尾,分段摘酒,分级贮存,特别是对刚生产出来的新原酒,首先分级打入陶坛最少存放1年,多则3——5年。而这种陶坛是在750摄氏度高温下用陶泥烧制而成,其中有机物被燃烧氧化,气体排出,形成陶坛上许多大小不一的小孔,透气不渗酒,这种网状结构的空隙使陶坛具有对酒质有利的氧化作用和吸附作用,氧化作用致使醛类物质转化成酸类物质,吸附作用将新酒的腥味和其它杂味吸附掉,让酒体变得更加干净。每一滴泸康酒在储存中通过与酒窖特有的白酒微生物群体相互作用、沉淀,发酵出1000多种微量成分,而时间更给泸康酒增添了陈香和入口醇度。
正是这种泸康匠心精神,才缔造了“誉满三秦”的陕西名牌产品——泸康酒。因此,泸康酒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饮食元素,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
(陈续涛)
集团
天赋安康
泸康关注
新闻推荐
合规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的系统工程,合规建设必须“抓经常、经常抓”,必须建立长效机制。面对二次转型升级,县级机构应强化主动迎战意识,以“先者生存”的勇气和决心推进流程银行建设,加强合规风险...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