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话往往是大实话,大白话中往往蕴含着大道理。语言越直白,道理越明了,人们越容易记忆和接受。读罢陈忠实先生这一组富有秦风秦韵的名言,心灵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温润,也粗浅悟出一些“道道”。
有人说“本地不兴本地货”。
这话有点绝对,至少不全面。在文学艺术界,陕西人就特别喜欢陈忠实、贾平凹、路遥,并以他们为荣。不但喜欢他们的为文,还喜欢他们的为人。陈先生的言谈举止、处世为人对所谓的“文人无行”是一个根本性的颠覆。越是知名度高的文人,越需要有“行”,越是有“行”,越能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红楼梦》有言:“圣贤立言,豪杰立业。”前面4个字用在陈先生身上,一点不为过。陈忠实先生的成功对今天我们做人做事、为官为文,都是一面镜子。
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对具有高尚品德的车夫这样描述:“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霎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过去不太理解“须仰视才见”的含义,后来,读了《白鹿原》,读了陈先生的其他作品,再看陈先生的为人处世,我一下子豁然开朗。陈先生当农民,当民办教师,当乡镇干部,当专业作家,当作协领导,每一步都迈得掷地有声,令人尊敬,原来这就是“须仰视才见”。这也应验了古人的那句话:“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陈忠实先生的经历也告诉年轻的朋友: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点埋头耕耘,功到自然成。
“文人相轻”,自古有之。生怕别人比自己强者有之;故意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者有之。然而,陈先生却不是这样的文人。路遥获得茅盾文学奖,他真心实意地祝贺,一点没有“相轻”,同时激发自己去努力完成《白鹿原》。文坛新人后辈取得成绩,出了新书,他总是尽自己所能予以帮助,光为年轻作家写序作跋就不胜枚举。
回忆往事,我和陈先生有过几次浅层次的交往——在一些会议上和文体活动中互相握个手、点个头、打个招呼而已。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打交道”是——
年3月日晚上8时许,手机响了,显示的是个陌生电话号码,我接起,电话那边一口标准的“关中腔”:“你是吴同志吗?我是陈忠实。”“啊?陈老师,您好!”那一刻我真有点受宠若惊,喜出望外。陈先生说:“我还不知道你对《白鹿原》那么感兴趣啊?”我说:“那当然,您写得太有生活了。陈老师,我想送您一双运动鞋,您抽时间多锻炼身体,保重。”陈先生立刻回答说:“不要,不要,啥都有哩。倒是最近出了一种线装、竖排版的《白鹿原》,我想赠你一套,寄到哪里好呢?”我说:“太好了,太感谢了!陈老师,您一天那么忙,千万别费神邮寄了,您就放在省作协蒋惠莉书记处就行了。”陈先生说:“那好!”
“谢谢陈老师!”
……
陈忠实先生文如其人,人如其名。
新闻推荐
听民声集民智解民忧 全力建设“品质会展”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会展名城”
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上合组织国家商品展西安绿地笔克会展中心听民声,集民智,解民忧。前段时间,随着一档《党风政风热线》节目的播出,会展业的发展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西安市...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