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闻 商洛市 安康市 汉中市 延安市 渭南市 咸阳市 宝鸡市 铜川市 西安市 榆林市
地方网 > 陕西 > 陕西新闻 > 正文

地理回音 父亲惠春波创办榛苓社

来源:西安晚报 2016-12-11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惠钲

《西安地理》栏目近期对西安老戏园子进行系列报道,提到了过去的许多剧社,这让我回忆起了我父亲惠春波创办的秦腔戏班子——榛苓社。

榛苓社创办于年(民国三年),由我父亲惠春波和他的同学、挚友张凤翙创办,与易俗社一起,成为西安最早的秦腔班社之一。

我父亲本来是从军、从政的,是辛亥革命在陕西的先驱,曾任陕西财政厅厅长等职。后因袁世凯复辟,调张凤翙赴京,明升暗降,解除了兵权,我父亲亦受株连,后赋闲在家。他们二位均喜爱秦腔,后来就酝酿在梁家牌楼三晋会馆内(现莲湖区第二实验小学)成立了榛苓社。榛苓社是按新的模式教育学员,既学文化,又练习秦腔基本功,聘请了当时的秦腔名流李云亭、梁箴、刘方述、聂金铭、张寿全等担任教练。榛苓社先后招收三班学生,约二百人,在西北享有盛誉,如和家彦、沈和中、何振中、惠济民、李正敏、颜春苓等。

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榛苓社基本上是自负盈亏,我父亲为了该社的生存,变卖了自身的生意,以补贴剧团费用。他们经常外出下乡演出,到渭北一带演出时,场地常常在阴暗潮湿的庙堂或小学校。由于长期的劳累,饮食条件也不好,适逢关中一带流行传染病,社里的一些主要演员被传染,上吐下泻,缺医少药,就丧失了性命。还有一些学员得了病,相继离社而去,使榛苓社大伤元气,演出无法维持,经营艰难,当时我父亲也心力交瘁,力不所及,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榛苓社就无奈解散了。

榛苓社虽然只存在了十几年,但它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秦腔演员及教练、导演,有些人成为其他班社的台柱子,有的人解放后还在任教练,可以说榛苓社影响了秦腔半个多世纪,在秦腔的发展史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父亲在年病逝,享年岁,张凤翙亲自为他主持了葬礼。

新闻推荐

全国学校体育排球联盟成立 陕西省五所院校成首批会员单位

本报讯(记者闫斌)近日,全国学校体育排球联盟成立大会在成都体学举行,全国多所大、中、小学成为联盟首批会员单位,其中包括西安体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市雁塔区马腾空小学、宝鸡市实验小学以...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地理回音 父亲惠春波创办榛苓社)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