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龙和他新收的四位弟子记者 尚洪涛 摄
快板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昨日,已岁高龄的省级非遗项目陕西快板传承人刘文龙在西安收下4名新徒弟,其中最小的仅岁。
在随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刘文龙感慨,相比老腔、皮影这些为传承人担忧的民间艺术,自己并不担心陕西快板“后继无人”,“陕西快板最大的问题在创作!”
最小的新徒弟是个初中生
昨日,来自陕西曲艺界近百人在王木犊剧场见证了拜师仪式。仪式上,刘文龙将张炜、袁靖、牛延龙、李佳哲四人收为徒弟,他们中既有基层干部,也有大学教师,最小的李佳哲更只有岁,是位初中生。李佳哲告诉记者,虽然年纪小,但他已经跟着刘文龙老师学了4年快板,“我非常喜欢这种艺术,今天能正式拜师,接受系统的学习,特别高兴。”
作为行业“领军人”,刘文龙自年拜陕西快书创始人刘志鹏为师后,凭借一副快板、一辆自行车长期宣传陕西快板(快书),年来共创作快板作品数百件、演出数千场,是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的获得者。年,刘文龙被确定为省级非遗项目陕西快板传承人。
在此次拜师仪式前,刘文龙已经有了八名徒弟,而今又有四名徒弟归于门下,徒弟们一致表示,要努力传承快板(快书)艺术,用陕西快板讲好陕西故事。
全省有二百多人说陕西快板
“这一边灌汤包子下了笼,这一边金线油塔一窝丝……”拜师仪式后,徒弟们为众人表演了一段经典的陕西快板《逛夜市》,大板、小板上的穗子上下飞舞,清脆的叭叭声响亮悦耳。
“说好陕西快板不是件容易事,所以我收的徒弟必须有一定快板基础,自身嗓音等条件适合说陕西快板,人品要好,能吃苦,能坚持。”但刘文龙也告诉记者,虽然正式收的徒弟只有十二人,但这些年来,也有许多人在跟着他学快板,“就我了解,现在全省基层有二百多人在说陕西快板,很多年轻人能独当一面,这个规模的人才基础是不错的,所以我对传承比较乐观。”
让刘文龙真正担忧的,是创作,“《逛夜市》这样的作品已经说了几十年,陕西目前固定的创作队伍就是一个中心创作组,还是刚刚成立的,组里一共有七个人,这些人年龄最小的四十多岁,其余都六七十岁了。”
希望陕西快板在全国叫响
缺乏新作品;创作力量匮乏;评论研究力量薄弱……都是刘文龙眼中陕西快书发展的障碍。“一方面,由于年轻作者工作压力大或缺乏生活积累,所以创作能力较弱;另一方面是广大的民间爱好者虽然热爱这门艺术,但离专业水准还有一定差距。”
刘文龙表示,自己与陕西快书协会等单位如今也正在筹划陕西快板(快书)作品的征集工作,并且希望在明年用展演的形式,吸引好作品出现。此外,他也尝试将陕西快板与其他艺术形式“嫁接”,希望更多年轻人喜欢它,“很多民间艺术都在讲传承,讲创新,陕西快书也一样,我们要推出更多的新人新作,使陕西快板可以在全国叫响。只有人们看到、听到有趣的快板,才可以感受到它的魅力。我认为这才是对陕西快板最好的传承与弘扬。”记者 孙欢
新闻推荐
陕西省统一门诊预约信息平台将升级 既可预约挂号 缴费还不“排队”
为看病方便,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网上门诊预约。记者昨日从省卫计委了解到,陕西省统一门诊预约信息平台将升级,年6月底前完成医院门诊预约挂号系统与省统一门诊预约信息平台对接,开展预约支付和诊...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