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慈善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于1月日召开,选举产生第五届理事会。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关怀下,在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五年来,刘维隆会长带领省慈善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紧密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积极探索适合陕西省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卓有成效地开展以扶贫济困为重点的各项慈善活动,大力倡导慈善理念,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方筹募慈善款物,精心实施救助项目,努力开拓志愿服务,在扶贫济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陕西省慈善事业发展续写了新的篇章。五年间,协会共募集善款(物).万元(其中捐款和财务收入.万元),为上届总收入的2.倍,共支出善款(物).万元(其中善款.7万元),为上届总支出的2.7倍。总支出占总收入的.%,年度管理费用平均占年度支出的0.%。五年共实施类种慈善项目,惠及贫困群众多万人次,取得了募集总量倍增、项目质量提升的好业绩,保持了陕西省慈善事业良好发展势头。
一、创新募集方式,在筹募实践中实现新提升
五年来,协会实行专兼结合、项目带动、全员参与的募集模式,积极创新募集工作机制,打造多个募集平台,不断拓宽募集渠道,形成了慈善资源多元化的新格局,保证了善款数额的稳步增长。
一是搭建募集平台,发展冠名基金。拓展了承接购买服务、外联合作、小额基金、理事队伍、慈善实业等多个募集平台,加大劝募力度,截至目前,爱心企业共在协会设立慈善冠名基金只,基金总额.亿元,协议年度可用善款1.亿元。同时,积极探索慈善信托新路子,与家金融机构合作建立万元的“大爱长安·普惠金融专项基金"。
二是开展联合劝募,取得显著成效。年举行全省慈善促进大会,组织省市县慈善会联合开展“联合募集行动",募集1.亿元,开创了全省慈善系统联合劝募的新格局。年为迎接首个“中华慈善日",再次发动省市县慈善会联合开展“百日慈善大行动",实现募捐2.亿元。
三是开拓网络募集,实现可喜突破。协会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优势,积极开辟网络慈善和网上捐赠平台等新型募捐方式,实现了募集工作“线下"和“线上"的有机融合,年在网上推介项目个,网募善款多万元,参与网络捐赠人数达.8万人次。
四是建立小额基金,搭建公众平台。协会设立了“小额冠名基金"和“志愿服务微星基金",为公众参与慈善和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活动提供方便。小额冠名基金已累计捐款万元,志愿服务微星基金累计多万元。
五是拓展外联合作,扩大慈善资源。协会加强与中华慈善总会和省外境外慈善组织的联络,积极主动开展合作。五年来,争取到中华慈善总会援助药品价值.亿元,争取到三星集团、衣恋集团、世界宣明会、宝马集团、万向集团、老牛基金会和澳门吴仕明先生在陕西省实施救灾、助学、助残、关爱儿童、慈安桥等1.亿元的项目资金。
二、创新品牌项目,在慈善救助上呈现新亮点
一是强化项目规范管理,提升项目运作水平。协会着力抓好策划筹资、申报审核、组织实施、规范运作、检查指导和总结反馈等工作。制定了加强项目管理的一系列制度措施,建立起项目责任制和激励机制,确保了善款善用。协会定期召开会议,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并坚持每年由会领导带队深入基层检查调研,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项目质量和水平。
二是巩固提升传统品牌项目,扩大实施规模。五年来,“三大节日"项目共筹集善款.万元,慰问救助万多名(户)城乡贫困家庭、贫困老人和贫困儿童;“慈安桥"项目筹措资金万元,修建慈安便民桥座;“慈善助学"项目筹集资金.万元,资助大中小贫困学生名;“慈善助医"项目引进和筹集资金.万元,实施了唇腭裂矫正手术、救助先心病患儿和治疗白血病、脑瘫儿童等项目,资助贫困患者人次,并为多人次各类癌症患者提供了9种药品援助;“慈善助残"项目筹集资金.万元、接受捐赠轮椅辆、助行器个及一批助听器、眼角膜、医疗康复器械等,全部用于关爱重残、失能老人和聋哑、残障儿童;“赈灾救助"项目共筹集紧急救灾资金.万元,用于芦山、鲁甸地震及陕南陕北旱灾、洪涝等灾区重建项目和贫困地区救助项目;“应急救助"项目使用救助资金.1万元,应急救助重大疾病患者等特困群众人。
三是创新发展了慈善扶贫、慈善筑巢、慈善帮困、一元关爱、慈善信托、慈善文化、关爱儿童、社区慈善、公益创投、慈善墓园、知青帮困、关爱抗战老兵以及生命之光大病救助等一批新项目。“慈善帮困"项目筹集资金万元,使名企业特困职工得到救助帮扶;“知青帮困"和“关爱抗战老兵"项目筹集资金多万元,救助困难老知青和慰问抗战老兵多名;“慈善筑巢"项目筹集资金.万元,实施个项目;“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落实资金万元,实施个项目;“公益创投"项目安排资金万元,实施个项目;“慈善文化"项目筹集资金.万元,用于支持《善行天下》办刊、举办慈善书法大赛以及开展系列慈善文化活动。对外联合协作方面,三星集团设立为期三年的“三秦博爱基金",每年投入万元,用于救灾、助残、扶贫等项目;“衣恋阳光"助学项目累计资助.万元,并捐赠价值.万元的物品;世界宣明会在陕西省实施合作项目累计资金万元。
三、创新文化宣传,在传播途径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加强与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的合作。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加强慈善宣传。与多家媒体签署合作协议,开设了慈善专版、慈善专栏、慈善网页和网络捐赠平台等。加强影视宣传,发挥自有媒体作用。《慈善法》颁布后,协会在全省掀起了《慈善法》的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协会编发慈善周刊、慈善专版期,出版《善行天下》期、《陕慈快讯》期、《会刊》5期,制作慈善宣传片部、项目宣传册余册,媒体刊登稿件余篇。《慈善公益报》、《慈善》杂志和中华慈善网等在显著位置刊载陕西省慈善工作的系列报道,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二是慈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协会成功举办了年5月日的“慈善答谢会"、年3月日的“大爱在三秦"慈善促进大会、参与承办了年迎“9.5"“陕西慈善之夜"晚会等大型慈善活动。协会组建了文化促进委员会,坚持每年开展群众性慈善文艺演出、爱心歌曲大家唱、慈善诗文朗诵、慈善摄影展以及慈善书法大赛等系列慈善文化活动,参与人数达上百万人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是深化“千校慈善教育"项目。从年开始,协会联合省教育厅等部门筹措资金多万元,购买《慈善读本》余万册,在全省所中小学校、多万学生中开展了“千校慈善教育"活动。年,协会又联合省委高教工委、团省委、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西北大学等共同发起“阳光爱心行动—慈善文化进大学"项目,全省所高校数万名大学生参与校园慈善文化活动。年3月,协会与省教育厅联合召开全省慈善教育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面开展慈善教育与实践活动,推动全省中小学慈善教育全覆盖。陕西省慈善文化教育活动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受到中华慈善总会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被誉为树德育人的“基因工程"“种子项目"。
四是加强慈善理论研究工作。年月,协会与西北大学携手成立了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五年来,文研中心深入开展了慈善理论研究和推广工作,出版了部研究专著,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编写了一系列慈善培训教材,在全省各地开办了多期慈善文化大讲堂,主办了多场慈善培训、学术研讨和专门论坛,举办了多次“慈善高峰论坛"和“慈善公益经验交流会"。《慈善法》颁布后,迅速组成宣讲团,赴全省各地巡回宣讲。
五是推进协会网站和信息平台建设。协会充实了专业人员,在协会网站全面改版升级的基础上,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发布慈善信息多条,突出加强了网站宣传推广、在线捐赠和信息公开功能,提升了协会数字化管理水平,使慈善工作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同时,搭建了慈善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了全省三级慈善网站的互联互通。
四、创新志愿服务,在组织联络上有了新发展
一是加强了慈善组织联络工作。加强了对市县慈善会的业务培训和工作交流,每年都举办全省慈善组织负责人培训和慈善工作经验交流会。针对基层慈善组织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协会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努力改善外部环境,加强工作调研和分类指导,推进了省市县联动的慈善组织网络建设。全省个市(区)个县(区)成立了慈善会组织,形成了全省慈善工作合力。二是发展壮大了慈善志愿服务队伍。年协会
成立志愿者分会(总队),建立起慈善志愿服务的省级工作平台,提出创建一流队伍、一流活动、一流业绩的目标,使陕西省慈善志愿服务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省直属慈善志愿者团队发展到支、2.5万多人。全省慈善志愿服务组织已发展到个,慈善志愿者达.2万人,成为各级慈善组织的重要骨干力量。
三是围绕品牌项目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在“三大节日"救助活动中,省直属志愿者团队组织万名慈善志愿者走家入户、贴近服务,先后深入到个社区、所小学、个敬老院和老年公寓、个残障阳光家园和5个残疾人工厂等多个活动点,以各种形式开展志愿服务,为户贫困家庭、名贫困儿童和位贫困老人送去了温暖。全省有个慈善志愿服务优秀团队、名慈善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名星级慈善志愿者和家“一元关爱"爱心店受到协会表彰。在年省上表彰的名“慈善楷模"中,就有4名是慈善志愿者。
五、创新慈善实业,在实体项目上彰显新作为
一是推进“爱为宝"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项目。年6月,协会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省教育厅、团省委等六部门,倡导开展废旧纺织品捐赠回收利用,全省城市机关、社区、学校积极捐赠,至年底共回收废旧衣物吨,初步建立了废旧衣物捐赠回收体系,完成了仓储分拣库房和消毒室的租赁建设及再生加工车间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于年初完成试运行,形成年分拣处理废旧纺织品吨能力。同时开展了“爱为宝"慈善救助活动。
二是创建慈善超市。协会按照民政部的部署,组建了“慈善超市发展中心",并积极争取民政和财政支持,先后创建了个慈善超市作为试点,目前运行基本正常,为打造基层公益慈善综合服务平台作了积极探索。
三是筹建慈善医院。年,协会与陕旅集团签约,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合作建设一所三级综合性慈善医院,目前,慈善医院整体建设方案和审批手续已完成,正在施工建设。
四是规划“慈善文化园"和“儿童科技探索园"项目。“慈善文化园"项目已列入合作企业陕旅集团“丝路风情园"项目整体规划,正在共同推进中。“儿童科技探索园"项目在年初步规划基础上,年又调整充实了设计方案,并与老牛基金会达成框架协议,争取多方合作,共同开发该项目。
五年来,陕西省慈善理念深入传播,慈善影响不断扩大,协会慈善项目体系日趋完善,慈善募捐持续增长,各项慈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省慈善事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协会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年被省民政厅评为5A级社会组织,年获得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慈善突出贡献组织"奖,-连续两年被中国慈善联合会表彰为“中国慈善推动者(组织)",-年连续三年获得民政部“中国慈善透明卓越组织"奖。
五年来,协会在传承、创新、发展的基础上,在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积极动员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始终坚持开拓创新,是慈善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努力推动慈善工作的开放合作,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切实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六、今后的主要工作
(一)进一步创新拓展募集渠道,汇聚更多的慈善资源。坚持“新"与“老"并重,巩固老朋友、发展新伙伴,形成“以老带新、新老互促"的筹募模式;坚持“大"与“小"并重,在争取大额捐赠的同时,拓展经常性的小额募捐;坚持“上"与“下"并重,在扩大自身发展的同时,推进省市县慈善会及其他慈善组织的联合劝募;坚持“内"与“外"并重,在接收省内捐赠的同时,扩大外联合作,争取更多慈善资源。
(二)进一步创新项目,增强实效,力求重点救助项目新突破。一是紧密围绕社会需求,科学策划慈善项目,推动项目创新,强化项目管理,扎实推进慈善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规范化、管理质量品牌化。二是巩固提升传统品牌,做精做大救助项目。切实抓好慈安桥、慈善助学、慈善助医、扶贫帮困、“三大节日"、一元关爱、生命之光大病救助等项目的实施,精心打造慈善品牌。三是抓好重点创新项目的实施,增强发展新动力。突出抓好慈善扶贫、社区慈善、关爱儿童和养老等新项目的实施。四是加强与民政、交通等部门的工作衔接和密切合作,积极申报社会救助有关项目,主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五是巩固发展外联合作项目,加强与爱心企业的合作,扩大项目实施规模,争取更大的社会效益。
(三)进一步创新载体,发挥优势,不断扩大慈善宣传。一是继续加强与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的合作,扩大慈善宣传,弘扬慈善文化,营造慈善氛围。创新宣传手段,注重影视宣传,讲好慈善故事。二是大力开展慈善网站和信息化建设,宣传慈善事业,传播慈善文化,推介慈善项目,开展慈善募捐。三是深入开展慈善教育与实践活动,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推动全省中小学慈善教育全覆盖。四是继续抓好群众性系列慈善文化活动,推动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五是充分发挥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和慈善书画研究会的作用,积极推进慈善理论研究、文化传播、人才培养、专业培训和慈善书画等工作。深入开展慈善大讲堂、慈善高峰论坛和慈善文化进大学等活动。
(四)进一步创新服务,加强组织联络,发展壮大慈善志愿者队伍。一是加强基层慈善组织建设。切实做好对市县慈善会的服务、交流和业务指导,推动慈善组织向乡镇、街道、社区延伸,不断巩固完善覆盖全省的慈善组织网络,凝聚合力推动慈善事业发展。二是着力发展壮大慈善志愿者队伍。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推动更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成立慈善志愿服务组织。不断加强慈善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进志愿服务“创星争优"。继续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拓展服务领域,推动慈善志愿服务活动健康发展。
(五)进一步创新创业,加强合作,推进慈善实业稳步发展。一是继续积极推进“爱为宝"项目。完善全省废旧衣物捐赠回收体系,落实示范项目的规模效应。二是认真总结“慈善超市"项目试点经验,积极探索规模经营方式,增强慈善超市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与陕旅集团合作推进“慈善医院"项目建设实施。四是推进“慈善文化园"和“儿童科技探索园"项目落地实施。五是积极兴办慈善实业,创造新的内生增长活力。
省慈善协会将与社会各界携手共进,不忘初心,牢记宗旨,在新的起点上,朝着新的目标,继续前进,为开创陕西省慈善事业更加崭新的发展局面而努力奋斗!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满淑涵)1月日上午,在省十一届政协五次会议闭幕大会上,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宣读了《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关于表彰年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优秀社情民意信息的决定》,对《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