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车喜韵 李龙飞
在西安各大医院,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排长龙的现象,从挂号、缴费、取药,到各科室门前,看病慢问题仍然困扰着大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多医院开通了“移动医疗服务平台”,让患者通过电脑、手机等,轻松完成挂号、缴费、查看检验报告等就医环节。但很多老年人对互联网知之甚少,面对日趋变化的就医模式,他们该如何应对?
六十五岁以上老人大多手足无措
“互联网+医疗”为患者节省了大量排队候诊时间,也让医院在挂号、缴费等环节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但老年人对互联网知之甚少,大多还是选择到医院门诊排队挂号就医。
岁的马老太太身体只要出现不适,每次都是由孩子们陪同到医院就诊。她多岁的女儿说:“这么大年龄了,怎么可能放心让老人自己一个人到医院看病?”
提起“智慧医疗”,马老太太一脸茫然:“我这年龄就不去管他这医疗、那医疗的了,一切都听儿女的就行了。”和马老太太观点一致的老人不在少数,记者在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陕西省中医医院、西京医院等众多医院门诊采访到的老人都认为没必要去了解“智慧医疗”。
“年龄大了,学起来本身费劲不说,过一会就又忘了。对我们老人来说,还是感觉排队挂号看病更方便一些。”在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的王大妈看病取药后说。
多岁的李先生是渭南农村的,他对要办医疗卡才能就诊也很不理解:“麻烦死了,先办卡填写资料,再把钱存进卡里去,看完病取药时钱不够的话又要去存,最后还得再退卡。谁发明的这鬼玩意。”
看来,“智慧医疗”在一些农村群众和多数老人这里是不可能灵活使用了。而在大型三甲医院就医群体中,老人和农村群众占据了不小的分量。
医院应为线下患者留足号
目前,“智慧医疗”有点像打车软件,中青年人打车方便多了,但不懂使用软件的老人们打车会更难。
有关专家指出,当“智慧医疗”医疗离我们越来越近时,相信未来大大小小的医院,都将实现手机预约挂号、缴费等。但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和一些农村群众,在方便线上患者的同时,也应为线下的患者留足号。
记者在唐城医院看到,自助挂号、缴费、取检验报告等机旁,都有服务人员在耐心指导患者操作。“不仅是老年人,就是不常看病的年轻人,首次操作也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在大厅里的志愿者服务人员就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医院工作人员介绍到。
省卫计委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陕西省正在推广“居民健康卡”,居民健康卡是集医院就诊卡、新农合卡、预防接种卡、妇幼保健卡等医疗卫生服务卡(证)功能,以及金融、交通等其他社会公共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陕西省社会公共服务一卡通。未来,陕西居民持健康卡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可以用健康卡替代合疗卡、本,持卡完成参合费用缴纳,并持此卡到所有医院方便就诊。同时,全省各三级医院要在年6月底前完成医院门诊预约挂号系统与省统一门诊预约信息平台的对接,开展预约支付和诊间支付及查询工作。届时困扰“挂号、候诊、收费排队长,看病时间短”三长一短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缓解,患者将享受到更为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老年人也该与时俱进
国外一项针对老年人的调查显示,差不多%的老年人认为科技对管理他们的健康十分重要。老年人最感兴趣的5大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工具有:自我健康管理、可穿戴医疗设备、在线患者社区、导医服务、健康电子档案管理。大约%的岁以上老年人会使用电子病历来获取诸如化验结果、血压等数据。
如今,伴随互联网科技快速发展,医疗的逐步信息化演进为社会医疗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国外老年人对互联网医疗充满着兴趣,他们活到老,学到老,做管理自己健康的主人。这值得我国老年朋友学习。
现在国内从事相关远程医疗的机构和应用越来越多,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等等,他们打破了医疗资源的区域不平衡状态,缩短了患者和专家之间的沟通距离。专业医疗保健机构借助在线平台,老人通过简单的电话预约即可联系医疗保健专家,通过远程视频或远程通话与专家直接交流,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将自己各项指标传输给专家,这样老人也节省了很多时间成本。
要让老人也享受到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医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社会和政府要关爱老年群体,在社区开展相关培训或课程,让老年人群体同堂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作为晚辈们也要有耐心教自己的父母或爷爷、奶奶,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对互联网“智慧医疗”的兴趣;当然,更需要各医院在现场提供相关便利指导并耐心教老人们学习。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高振博在今年的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榆林市长运汽车运输集团党委书记、陕西绥德臻梦镁合金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小波建议,支持战略性新兴镁合金产业发展,实现陕西镁产业转型升级。黄小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