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边玩边吃着花生,一下没有注意卡住了喉咙。咳得不轻,瞬间小脸变得通红,吓得父母立即将其送院。医生急诊手术才从气管内取出了一枚已经泡胀了的花生米。鸡年新春将至,又是一个举家欢腾的时刻,却也到了耳鼻喉科急诊气管异物的高发期。为了避免上述紧急情况发生,提醒广大家长注意预防小儿气管异物发生。
什么是气管异物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急危疾病之一,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严重性取决于异物的性质和造成气道阻塞的程度,轻者可致肺部损害,重者可窒息死亡。常见的异物多系经口吸入的各种物体。
气管异物的表现 吸入异物后突然发生剧烈呛咳、憋气、呼吸困难、气喘、声嘶。咳嗽剧烈可引起流泪、呕吐。经过阵发性咳嗽后,异物如贴于气管壁或卡在支气管分支中不动,则症状暂时缓解。若异物再次活动,则重新引起剧烈咳嗽和呼吸困难。如果异物完全堵塞总气管会发生窒息,危及生命;异物堵塞支气管,极易引发肺部炎症。
怎么预防气管异物的发生 临近农历新年,各类糖果、零食都端上了餐桌,对此,耳鼻咽喉科医生特别提醒广大家长朋友,注意以下类别物品:食物类——花生、瓜子、豆类、小果冻、葡萄;金属类——针、玻璃珠;矿物类——煤渣、石子;塑料类——玩具零件、笔帽等。这些食物和物品易导致气管异物发生。应让孩子在平静、安全的情绪和环境下进餐。孩子大笑或哭闹时喂食,最容易导致异物卡喉或呛入气管。另外家长不宜给3岁以下幼儿吃花生米、瓜子等坚果类食品。 陕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刘晖
新闻推荐
康传义在诸多与鸡有关的成语中,“鸡鸣戒旦”对很多人来说算得上比较陌生的一个词汇。鸡鸣戒旦,语出《诗经·齐风·鸡鸣序》,意思是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在“追赶超越”成为当前和今后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