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共建大西安行动,打造国家中心城市
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布局,支持西咸新区创新发展,建好西安的“大特区”,加快形成多轴线、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大西安的城市品位、形象和核心竞争力。深化西安、咸阳融合发展,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创业就业、环境治理、政策保障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到2049年,全面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实施产业升级行动,打造西部经济中心
推进“三廊两轴两带一通道”和“八大平台”建设,持续做大总量、做优质量。紧盯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积极实施“三换三名”工程和“9个倍增计划”,加快培育“3个万亿级产业、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新增10个以上百亿元龙头企业,打造30~50个“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特色小镇,基本建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年均增长8.5%以上,成为西部经济强市。
实施创新引领行动,打造丝路科创中心
依托西安市富集的科教、人才资源和两个“国字号”创新改革试验示范,按照“两区带动、双创支撑、多点突破”的思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速聚集各类创新要素,抢占创新驱动发展的制高点。充分发挥西咸新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完成“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任务,构建西部创新创业新高地。
实施开放兴市行动,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肩负起引领向西开放的国家使命,全面加快自贸区建设,临港经济取得突破发展。按照“互联互通多元化、对外贸易便利化、区域发展协同化、服务标准国际化”的思路,不断优化涉外服务环境和营商环境,创西部最佳。到2021年,进出口总值达到600亿美元,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60亿美元以上,世界500强企业(不含国内)达到200家以上,建成国家对外开放“门户城市”。
实施文化强市行动,打造丝路文化高地
充分发掘西安作为千年古都、丝路起点、华夏之源的历史文化价值,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守护、传承、弘扬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讲好“西安故事”。实施“文化+”“旅游+”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国家文化贸易基地和文化创意中心,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提升“西安形象”。实施绿水青山行动,打造美丽西安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全力守住老百姓的“幸福靠山”。推进柔性治水,实施河湖水系一体化治理,实现生态安澜、人水和谐,加快恢复“八水绕长安”盛景。依法保护秦岭,围绕“山青、水净、坡绿”目标,加快生态修复,建设秦岭国家中央公园,打造西安永续发展的绿色屏障。实施品质提升行动,打造宜居西安
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全过程。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坚持“精明增长”“紧凑发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打造承古开新、开放包容、高端优质、和谐宜居的品质之城。
实施共治共享行动,打造平安和谐之城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市民的主人翁地位,画最大同心圆,求最大公约数,实现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同行,加快形成多元共治格局。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深入推进“健康西安”“平安西安”“法治西安”建设,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西安更加安全、有序、文明、和谐。
实施追赶超越行动,打造西部最佳城市
坚持以更广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更优的服务,积极谋划和推进西安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在追赶超越发展上走在前列、在优化发展环境上走在前列、在用好难得机遇上走在前列、在建好政治生态上走在前列,全面当好陕西追赶超越发展的“排头兵”。紧盯国家定位,着力建强创佳,凝聚全市上下开拓进取的磅礴之力,推动千年古都全面振兴,真正使西安成为拥有大格局、富有新活力、极具吸引力的西部最佳城市。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阎宇玲)上周周末,天气晴朗、春光明媚,很多人都选择外出游玩。但在西安曲江海洋馆和大唐芙蓉园,由于是今年旅游年票使用的首个周末,导致这两个景点游客爆棚,记者实地体验发现,曲江海洋馆排队进...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