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体育、养老……这些产业与西安市民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如何让“幸福产业”制造更多幸福?本次政协会上,不少政协委员开出良方,助力西安市“幸福产业”繁荣发展。
提高全民健康 有社区的地方就有体育社区
健康,是一切幸福的基础。政协委员高月宏表示,在国家全民健康政策的大背景下,2021年,陕西省将承办第十四届全运会,陕西省由此也成为中西部首个承办全运会的省份。为此建议,应充分发挥体育在提高全民健康中的作用,与科教文卫相结合,树立“大体育”理念,推进全民运动的发展。
高月宏建议,在全市各个区县建立体育社区,进一步加大体育设施的配备和经费投入。实施全民体育示范区、示范带“亮点工程”试点建设,逐层铺开。规划建设渭河西安段体育健身休闲长廊,沿岸规划建设自行车骑行道、健身步道、笼式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门球场、轮滑场、乒乓球园、健身路径等场地设施,逐步做到有社区的地方就有体育社区。增加体育艺术表演,建好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打造社区15分钟健身圈,影响更多的居民,使其喜欢体育,热爱体育。
同时,针对亚健康人群和慢性病的康复,把运动康复和医学相结合,建立系统持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平台,发挥体育的优势和功能,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充分发挥体育在全民健康建设中的作用,从而使“全民健身计划”逐步上升为“全民幸福计划”。
促进养老事业
科学规划养老服务体系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百姓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与幸福息息相关。市民建在《关于促进西安养老事业发展的建议》集体提案中表示,“我国已于199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并逐年向高龄化社会迈进。测算显示,西安老龄化进程已比全国提前10年。老龄化快速发展期的到来,对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劳动力供给、产业结构调整、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等将产生重大影响”。
西安养老事业尚处于初期阶段,很多方面需要完善,任重而道远。为此,市民建建议,推动老龄化问题统筹解决,科学规划设计西安市养老服务体系。把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探索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要积极推进居家入户服务,加快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开展老年人援助服务,组织老年人互助服务,推动志愿者服务,使老年人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在社区范围内得到满足。
要强化学生素质教育,将敬老助老活动作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项内容,组织更多青少年参与社区助老志愿者服务。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
创建美食之都
提高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
热爱美食,感受独特的美味,这也是爱吃的西安人幸福生活的必需品。“西安市应积极创建并申报世界美食之都。”政协委员王喜庆是“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顾问,他表示,“世界美食之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创意城市网络成员一类城市的称号。“创建世界美食之都,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美食概念,它包含着创意城市的精髓。”王喜庆表示,创意城市的发展可以增强国民经济的竞争力和适应力,同时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
如果西安市被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称号,标志着西安正式成为“创意城市网络”大家庭的一员,有利于西安的美食文化和创意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作为美食之都,有助于西安在全球范围内交流和展示西安美食文化,推动陕菜走向世界,促进西安市创意产业发展,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
记者 张佳 宋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瑞实习生刘娇)中国足协日前公布了参加今年全运会足球项目各队人员名单。36岁的陕西女足名将刘华娜将以主教练和队员的双重身份出战,她也成为本届全运会足球赛场上年龄最大的球员。...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