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鸡年正月十五晚七点,在安康市汉滨区大同镇鲁家村火龙小镇民俗村的火龙广场,刚刚从全区春节优秀民间文化展演活动上,再次捧回特等奖奖牌的鲁家村火龙队,在乡亲们的欢呼中精彩亮相。伴随着震撼有力的锣声鼓点,几位光着上身的青年,顺畅地舞动着火龙,在耀眼的焰火中腾挪起舞、翻腾跃动,场面蔚为惊险、壮观。陈茅 记者 李孝华 文/图
从大年初五六开始,鲁家村的锣鼓手鲁周恩早早把村里的几名火龙队成员聚在一起,商议鸡年春节期间的几场文化活动和商业演出筹备事宜,张罗着开始扎火龙、灌火筒子、炸火眼子。
谈起村里的火龙文化,71岁的老艺人鲁周恩兴奋地说:“龙是咱中国人的图腾,舞龙在我们村更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从小伙子开始,每逢过年过节,我听到锣鼓响就来了,直到现在,一说起舞龙,我就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一点不觉得自己老了!”
传统民俗文化迈入商业化之路
鲁小龙不仅技术全面,而且头脑灵活。现在,他负责火龙队商业演出的组织推介工作,每当其他队员在表演中需要休息或者临时缺人时,他可以接替任何位置。2016年,安康汉城国际商业街开业时,商家邀请鲁家村的民间艺术家们去表演锣鼓,鲁小龙向老板推介了“烧火龙”表演,并试演了一场,结果场面异常火爆,效果出乎了商家的意料,随后加钱连续演出了半个月。
村党支部书记鲁宗奇介绍,鲁家村火龙表演作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地方民俗文化特色,是安康民间火龙表演的突出代表。同时,舞火龙还蕴含着“团结、协作、坚韧、奋进”的精神,催人奋进,因此,很多厌倦了普通歌舞表演形式的商家纷纷开始找他们为开张、促销等活动演出。看到商机,鲁宗奇迅速回村组建了专门的火龙队、秧歌队、锣鼓队,平时加紧训练,一到节假日,就承接各地的各类商业演出,使以前年节以自娱自乐、祈福为主的传统艺术,逐步迈入商业化之路,给乡亲们找了条致富新路。
打造陕南民俗文化第一村
从2015年开始,鲁宗奇就带着乡亲参照外地主题文化公园的形式,开始筹备以鲁家村传统烧火龙表演为主线,融合当地各类民俗文化和地方特产,打造一个“陕南民俗文化第一村——汉滨区火龙小镇”,目前项目的主体基本建成,已经开始招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乡村民俗特色旅游迎来机遇,鲁家村有传统的火龙文化,加上村里稠酒、黄酒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传统,可以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风情民俗旅游小镇,火龙队的队员们,白天在公司务工,晚上表演火龙,其他乡亲们可以参与餐饮、服务、种养殖,让乡亲们一边乐着,一边挣钱,何乐不为。
鲁宗奇说:“我们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让这个项目火起来,到时从事专业火龙表演的,卖土特产的,开农家乐的,搞配套种养殖的,还有服务业,将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预计解决就业一万多人都不止!”
新闻推荐
阳光讯(买秋霞王妮记者郑亚雷熊玺)2月5日晚,西安交大二附院神经外科成功从一位65岁的男性患者脑中取出7厘米长的超长血栓,挽救了患者生命。65岁的男性患者因“头晕、呕吐1天,意识不清5小时”被送到西...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