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决策的风险。决策风险就是决策方案实现预期收益额不确定。减少决策失误,一直以来都是决策者高度关注的问题。当今社会日益多元化,社会变化速度加快,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决策环境越来越复杂,目标群体对决策者的决策效率、利益期望越来越高,决策者面临的风险在不断增加。
违法风险。一是决策职权不合法;二是决策内容违法;三是不符合决策程序。实践中最容易出现因程序违法而导致决策无效。
社会稳定风险。公共政策的本质是公共利益分配。任何一项关乎利益决策都会涉及稳定风险,当决策对利益分配和利益关系进行调整时,就可能使某个群体的利益蒙受损失,因此,他们对决策往往会做出强烈的反应,给相关领导和部门决策面带来的公共决策风险概率很大。
经济风险。公共决策的经济风险是指政策在获得政策资源支持方面的风险。在政策实践中,很多政策是因为政策资源不足导致政策执行失败或政策效果不良,尤其是一部分政府投资项目效益无法达到预期,导致地方债如同滚雪球般变大。决策预算化、预算法律化是降低决策风险的制度保障,PPP也是当前政府解决资金问题,降低经济风险之举。
道德风险。公共决策应该遵循决策道德,弘扬公平正义,但有些领导干部出于诸多因素的考虑,放弃了公共决策的道德维度标尺,造成了公共政策道德引领出现偏差,导致决策出现一些负效应现象。
二、公共决策的风险来源复杂,主要原因有:
第一,跳不出“城墙思维”,决策思维固化。在陕西面临前甩后追的严峻形势下,一方面要注意防止领导干部急于求成、冒进鲁莽决策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防止经验主义、故步自封、思维定势,不敢拍板,丧失发展机遇,从而带来被后来者反超的风险。
第二,决策本身就是一件有风险的事。决策是对未来发生事情的预测,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决策环境条件在不断变化,决策方案实施的结果具有滞后性,决策的风险有时也很难避免。风险型决策指的是有一个确定的决策目标而面临多个可能的政策结果。不确定型决策比确定型决策风险更大。这些决策风险主要表现为决策造成了目标群体的反对,严重时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以及决策造成巨大的公共财政浪费和对纳税人利益损害。
第三,决策者自身的局限性。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同时也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决策者面对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而每个决策者具有的信息、经验、知识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以有限理性来解决复杂的矛盾和利益是对决策者智慧和勇气的考验。
第四,决策风险还与决策权力过度集中在“一把手”手中有关。一些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不够,加之决策程序化、法治化机制不健全,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不高,都增加了决策的风险。一些行政机关违法决策、拍脑袋决策问题仍然存在,某些决策还存在“暗箱操作”的嫌疑。
第五,防范决策风险的一系列制度缺失。我国的公共政策风险评估才起步不久,评估机制仍然有缺失。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决策责任倒查制度、决策的程序制度、决策法律审查制度等不健全。对决策产生的影响和风险,没有预判或预判不准,政府决策的风险隐患难以防范。
决策风险意味着决策的不确定性。作为有担当、敢作为的干部,一方面应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另一方面作为党委、政府应该成为这些干部的坚强后盾,切实落实好“三项机制”,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
新闻推荐
本报讯(陕西农村报记者吴武刚)5月24日,在杭州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传媒创新合作项目交流大会暨2017传媒创新TOP100颁奖典礼上,由陕西农村报选送的“金口碑品牌”项目,被评选为“2017最佳...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