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上午,陕西省召开全省脱贫攻坚整改推进视频会,大会对全省当前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进一步做好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整改、再部署。
“对领导干部而言,你搞弄虚作假,可能糊弄几个群众,但你能糊弄所有群众吗?你能糊弄群众一时,但你能一直蒙混过关吗?群众对我们的满意度能不断提高吗?对村组干部而言,你把七大姑八大姨都纳入贫困户、享受优惠政策,群众能对你认可吗?能不戳你的脊梁骨吗?”省委副书记毛万春对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有些干部漠视群众利益的问题一连串提出“5个反问”,这“5个反问”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如果说脱贫攻坚战是一场大考,那么考生就是全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各级干部,评卷老师就是广大群众,尤其是没有脱贫的贫困群众,标准答案就是‘四率一度\’,也就是精准识别率、精准帮扶率、搬迁扶贫准确率、精准退出率和群众满意度,尤其是贫困群众和相关群众的满意度应该占100分的60分。”毛万春对全省的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如上分析。
毛万春围绕8个“考题”对全省扶贫攻坚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
如何彻底解决就事论事的问题?
有的部门还没有把脱贫攻坚作为牵一发动全局的工作,到现在还认为只是扶贫部门一家的责任,搞得好是扶贫部门的功劳,搞不好也无关自己的痛痒。还有一些部门、单位,与脱贫攻坚无关的调研、会议、检查偏多,个别单位下去,还搞层层陪同,牵制了基层抓脱贫的精力等等。
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脱贫攻坚的工作。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工作水平的总统揽和总抓手。尤其是56个贫困县,更要坚决克服狭隘的任务论,进而把脱贫攻坚与实现全县的四化同步、三产融合、城乡一体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推进。探索一条以脱贫攻坚为引领,破解全省三农发展瓶颈和难题的路子来。脱贫攻坚工作是当前全省最大的政治,最重要的大局,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民生工程。
如何彻底解决失责缺位的问题?
个别市县对理应主动作为的操作层面的工作,以指令尚未下达为由,坐等上级安排,贻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也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还有的市县怕担责任,在数据清洗核实上纠缠不清、裹足不前,顾此失彼,影响整改工作的质量和进度。更有甚者,个别部门和单位至今还没有实质性的帮扶举措。
一周一报表。各市(区)的市委书记、市长,有扶贫任务的县委书记、县长,省脱贫攻坚指挥部“八办两组”牵头部门每周要书面报告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省直各部门一把手至少每月一次到所包抓的村现场办公、解决问题,下派干部必须吃住在村上,做到贫困底数、存在问题、帮扶措施、工作进度“四个一口清”;只要是为了群众、出于公心,有利于推动工作,就要敢于担当、敢于探索、敢于拍板。
如何彻底解决弄虚作假的问题?
国务院扶贫办反馈,某村贫困户公示时间居然比申请时间早半个月,且从贫困户申请表上字迹看,为同一人代签,没有摁农户手印。最近还发现,个别市县在数据核实中存在贫困人口大出或只出不进问题,甚至为了减轻今后脱贫工作负担,人为压缩贫困人口规模。有个县的一个村就有72户群众“被脱贫”,影响恶劣。有的群众对贫困户识别意见很大,说“就不叫贫困户,叫关系户”。
要切实强化群众观点。脱贫攻坚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是干部作风硬不硬的“试金石”;要严格落实民主评议和两榜公示等制度;要对照“两不愁、三保障”,逐户进行综合研判分析,防止以“九种情形”搞一刀切,防止大进大出、只出不进,对在档外符合条件的要宽进,已在档内的贫困户要严出;要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提高满意度要靠公平、靠公开、靠教育、靠疏导。
如何彻底解决本领恐慌的问题?
有的干部对政策一知半解;有的干部机械化理解,造成药不对症、水土不服;一些驻村干部与农民说不上话、递不上招,不会与农民打交道等等。
加强扶贫工作力量,把最优秀的精兵强将选配到一把手的岗位上;整合扶贫工作队、包村干部、第一书记、贫困村两委班子这“四支队伍”,由县级统一管理、选配队长,并成立临时党组织,形成攻坚工作队,由工作队队长统一调配各种力量;加强帮扶干部的培训;严格驻村干部管理,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实行GPS定位管理,建立随机抽查制度,对不胜任的驻村干部要及时召回,杜绝挂名、“走读”等现象。
如何彻底解决工作漂浮的问题?
多数地方产业扶贫项目多为养鸡、养猪、养羊等短期项目,层次不高;帮扶措施停留在送粮油钱等层面,未能提供实质性的帮扶;靠扶贫项目和政府保障政策,使尚无稳定脱贫能力的贫困户脱贫;一些政策单向使力,助长了一些人的等、靠、要思想。
各种帮扶措施能用尽用、叠加使用,发挥政策聚合效应。突出市场经营主体培育,让贫困户群众与龙头企业“结对子”,破解贫困群众单打独斗、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突出长、中、短期项目相结合,优化选择特色产业项目,尽快实现产业项目对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全覆盖;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既立足农业,又跳出农业,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林下经济、农副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产业;要突出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土地使用权流转,通过薪金、股金等方式,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至少保障有一人稳定就业;扶贫先扶志,通过创业典型带动一批,通过耐心疏导动员一批,通过“红黑榜”触动一批,把勤劳致富的鲜明导向树起来,彻底改变部分贫困户“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心态。
如何彻底解决各自为战的问题?
有地方贫困户享受了低保就不享受扶贫政策,致使部分贫困人口未能纳入建档立卡;部分医保不能实现“一站式即时结报”,群众跑路多、垫资压力大;结对帮扶存在“拉郎配”的现象,没有充分对接部门、企业优势和帮扶现象的实际需求,存在“大马拉小车”、“小马拉大车”、“有车没马拉”等现象。
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唱响脱贫攻坚的“大合唱”。发挥国企实力强的优势,将省属企业以及有扶贫任务的央企,打包打捆、优化组合,形成9个合力团覆盖九市。帮助具备条件的地区建立产业园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其次,发挥高校优势,逐县列出所需清单,将高校特长和县域优势结合起来,为县域经济发挥提供人才、技术、培训等支撑。再次,发挥医疗资源丰富的优势。省市级医院分别对县乡镇医院,在人才培养、医疗设备、硬件设施等方面进行帮扶;乡镇医院力量下沉到村卫生室,解决贫困村“有室无人”等问题。
如何彻底解决资金保障的问题?
部分扶贫资金闲置,个别县2016年安排的“产业到户”资金,未起到效果;扶贫小额信贷利率普遍超出基准利率(平均7%以上),经办机构要求抵押担保的门槛却较高;一些县对涉农资金整合存在不敢整、不能整的问题。个别县存在虚报冒领、贪占挪用、骗取套取、损失浪费、违规使用资金等问题。
财政资金要到位,资金整合要到位,加强金融扶贫、建好融资平台、规范管理使用。今年全省扶贫资金增幅要达到100%,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对深度贫困群体帮扶和连片特困地区扶持,整合资金只能用于扶持产业发展和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对不整合、整合慢、干预整合的,问责查处。6月中旬前,建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融资平台和产业扶贫融资(基金)平台,解决基础设施投入资金不足、产业扶持资金短缺的问题。要确保6月底前贫困地区获贷率达到50%以上,年底前达到90%。还要把资金安排与减贫成效挂钩,优化资金拨付、报账流程。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侵占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
如何彻底解决层层衰减的问题?
个别地方领导仍把“军法从事”当作说说而已,还有的基层干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中央保持贫困县主要领导稳定的规定要求不理解、有抵触,消极应对、怠政不为,坐等2020年挪位子。
立规矩、实督查、严考核、真兑现。首先要把工作标准定下来,把负面清单列出来,把硬杠杠划出来。然后,以暗访为主进行常态化督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实行月通报、季点评、年底交叉考核,奖励连续3次居前五位的县(区、市),排名后五位的,其党政主要领导在全省大会上检讨,连续2次排名后三位的县的要问责追责。并且奖要奖到人眼红,罚要罚到人心痛。在6月份省内交叉检查验收、7月中央巡查完成后,对市、县按照“三项机制”进行奖罚,在巡查中成效明显的要奖励表彰,弄虚作假的坚决军法处置。
(信息来源:陕西省委组织部官方微信公众号——陕西先锋)
新闻推荐
马秉寅在全市脱贫攻坚监督工作会议上强调 依法监督 务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本报讯(记者陈超)5月27日,市人大召开全市脱贫攻坚监督工作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马秉寅出席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蔺红伟传达了全省脱贫攻坚监督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书记郭大为关于脱...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