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快到了,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想起了我的父亲。
每年这个节日是父亲最快乐的时候,总会摆酒庆贺。可是,现在眼前空荡荡的屋子里,哪里还有父亲的影子,不由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父亲张炳乾是一个普通的兵团职工,1959年从陕西扶风来到石河子团场,一直到死也没离开那里。他的一生像沙漠里红柳一样,深深扎根在了这片大漠的边上,把生命的绿色延伸到荒漠深处。
刚到连队那年,父亲凭借着自己在老家学到的木匠手艺,被分配到了连队的木工排。一天,连长看他制作的门窗美观漂亮,就拍着他的肩膀说:“小伙子,我想把一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你,能完成吗?”父亲像战士一样站起身坚定地说道:“保证完成任务!”
原来,团里抽调一批技术精湛的木工,制作团部大礼堂的木质大梁。从木材的选料到加工,父亲都严格把关。而面对图纸,文化水平较低的他,虚心向老师傅请教。他们采用传统的老式方法“放大样”,解决制作中的困难,提高了功效,按时完成了任务,受到团里的嘉奖。
从此,父亲有了小名声。可是,他仍戒骄戒躁、一如既往、精益求精地认真工作。没过几年,他入了党,当上了班长。
邻居王奶奶是个孤寡老人,父亲对她很是关心。每年进冬前义务帮她把门窗收拾好,把煤炭和柴火也准备好,再收拾好火墙炉子,直到小屋里暖和了,才拍拍手上的灰土放心地离去。
过去团场给连队职工上调工资有名额限制,一个几百人的连队只有几个名额,都是从连队职工里筛选出来工作成绩特别突出的人,能得到一个名额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可父亲却把给自己的宝贵的名额让给了一个困难的职工。
父亲的工资并不高,家里仅靠他一人的工资生活。按当时规定他也失去了再长工资的机会。这让我和母亲很不理解,母亲还和他生了好长时间的气。父亲却坦然地说:“共产党员应该模范带头先人后己啊!”
母亲在整理父亲遗物时,从柜子的底层找到用红布包裹着的一沓厚厚的奖状和荣誉证书。她流着泪哽咽着说:“这是你父亲一生光荣的见证啊!他在世时可把它们当宝贝似的珍藏在箱底。”母亲说得对,父亲政治觉悟高,二十五岁入党,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当过支部委员,党小组长。多次被团场授予“五好战士”“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自己退休了,还时常告诫我们不要忘了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要对得起入党誓词,时时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父亲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度的责任感,默默地维护党的尊严声誉,履行着一个党员应有的职责。
如今,怀念党员父亲,让我对他更加崇敬。父亲的言传身教熏陶了我。多年以后,我也成了一名共产党员,从那刻起,我暗下决心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共产党员。
新闻推荐
清末民初,关中东府华州出了一名大儒,此人便是德高望重的爱国民主人士顾熠山。顾熠山,原名古耀离,陕西华县人,生于1873年,清光绪年间廪贡生。顾熠山不仅是陕西著名的教育家,关中东府教育的奠基者...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