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张超
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支持脱贫攻坚是开发性金融义不容辞的责任。2017年,国开行陕西分行主动作为、真抓实干,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到省、基础设施到县、产业发展到村(户)、教育资助到人”的工作思路,不断增强开发性金融扶贫供给能力,为陕西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可持续的金融支撑。自2016年以来,该行累计投放***资金284亿元,其中,今年发放124亿元,全年计划发放***贷款233亿元。
易地扶贫搬迁“到省”
按照中央关于“省负总责”要求,该行与省级部门加强沟通,主动参与脱贫攻坚的顶层设计,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长远谋划。该行积极加强银政合作,先后与省发改委、省扶贫办、省供销集团、省移民集团和全省8个地市签署扶贫合作协议。目前该行已在5个市、27个区县建立开发性金融脱贫攻坚合作办公室。与此同时,该行积极参与全省易地搬迁工作规划、实施、融资、资金管理以及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等全流程文件的起草工作。此外,该行帮助省级扶贫融资平台完善公司治理,推动该行与省移民办、移民集团、省农发行建立四方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完善长远扶贫机制。该行向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授信437.5亿元,实现资金投放77.9亿元,惠及全省18万贫困户、60万贫困人口。
产业发展“到村到户”
开发性金融扶贫强调转变贫困地区群众观念,将扶贫开发工作从“输血型”转向“造血型”。该行立足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注重调动村民创新创业积极性。该行通过创新思路配置资源,搭建特色信用结构,突破贫困地区产业融资瓶颈,使困难群众因产业长远发展不断得到实惠。该行通过“政府+供销集团+金融+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整体支持8个贫困县的9家龙头企业发展,以资金入股形式带动3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干事创业,通过劳动脱贫致富。与此同时,该行以农村合作社的组织形式构建洛南县级产业扶贫机制,发放贷款0.35亿元。该行设计村级互助贷款模式,向汉中村级互助资金协会发放贷款0.52亿元,激活农村组织化社会化信用优势,降低贫困地区产业融资成本。在紧扣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方面,该行发放旅游、电力扶贫贷款44.25亿元,光伏创新扶贫项目意向性承诺贷款36.71亿元。同时,该行主动加强搬迁后续产业发展研究,探索建立易地扶贫搬迁户产业发展保障金,并积极谋划搬迁原址开发的可行性。此外,该行编制《陕西省“十三五”脱贫攻坚系统性融资规划》和多个贫困区专项规划,并向全省选派了10名金融服务专员,向全省推荐多名挂职干部,加大驻村扶贫工作力度。
基础设施“到县”
改善基础设施对提高困难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起着关键性作用。该行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支持县域基础设施扶贫,放大财政资金支持效果。该行因地制宜创新模式,综合考量各地财力,按照“宜市则市,宜县则县”原则设计贷款模式,协助市、县两级政府理顺关系,明确权责划分,规范项目融资和资金使用管理。与此同时,该行加强财政、金融资金协同支持。该行通过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向全省51个贫困县承诺贫困村基础设施贷款195.39亿元,发放83亿元,惠及4295个贫困村、510万人。项目囊括了2.3万公里村组道路、1537个校安工程项目,解决了251万人的安全饮水和3566个贫困村的环境整治问题。在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该行继续发挥开发性金融大额、长期资金供给优势,向省交建集团发放25亿元贷款用于贫困地区高速公路维护改造,并向省交投公司承诺农村公路项目贷款112.85亿元。
教育扶贫“到户到人”
作为省内唯一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银行,该行克服批发银行开展零售业务的种种困难,主动担当服务教育公平的公益责任。该行开展助学贷款十年来,发放助学贷款75亿元,累计支持经济困难学生123万人次接受高等教育。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近期我国北方天气的“主角”高温,今后十天将扩展到整个中东部地区——伴随南方地区强降雨过程的暂时休整,中东部地区将迎来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高温天气过程。据中央气...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