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闻 西安市 铜川市 宝鸡市 咸阳市 渭南市 延安市 汉中市 安康市 商洛市 榆林市
地方网 > 陕西 > 陕西新闻 > 正文

兰亭序赏析

来源:西安晚报 2017-07-16 00:00   https://www.yybnet.net/

《兰亭序》《兰亭序》局部《兰亭序》局部《兰亭序》局部《兰亭序》局部《兰亭序》局部《兰亭序》局部

在中国书法史上,“书圣”王羲之行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兰亭序》,它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很多学习书法的人,都会临摩它学习它。

《兰亭序》为什么地位会这样高呢?陕西是全国书法的核心重镇,今天我们就特邀长安大学教授、中国当代享誉书坛的学者型书法家杜中信先生一起来带领我们,赏析这篇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名帖——

□杜中信

风格突变:划时代的创新从古朴转为现代的潇洒秀润

首先,说说王羲之。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特别大,我们需要强调的是,他具有划时代的作用,是创新的典范。在王羲之之前,人们写字,都是比较古朴的,接近于隶书,甚至草书的写法,也就是章草的成分比较多。王羲之把中国书法的行草,从古朴的朴素风格,变化成现代的非常潇洒、非常秀润的新的风格,字很美很漂亮。增加了字的灵动和秀润的成分,这是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贡献。

其次,王羲之这幅《兰亭序》,是他的代表作,后来到了唐代,被唐太宗李世民极力推崇。为什么能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这是有原因的。我们看《兰亭序》整体的风格,古人形容为“清雄”两个字,所谓的“清”,就指它的秀润、潇洒、跌宕。“雄”,指他笔下很见骨力。就是说,要潇洒,要活泼,还要非常有力度,这样才是真正的好作品。王羲之能做到这两点,这是很矛盾的两点,能够同时表现出来,难度是很高的。王羲之的第二个特点,是他书法的整体风格,符合中国古典哲学的中庸思想。他没有慷慨激昂的大起大落,也没有低沉的萎靡不振的颓废和自怨自艾。他的书法里有一种安静雅致,文质彬彬,但是又很活泼的气息。所以,他的书法符合中国知识分子士大夫阶层的审美取向,有儒家的儒雅,有佛教的禅意,有道教的虚无,有夸张,但是又恰到好处不过分。这种风格,是任何人都可以接受的,所以他能够做到让专家叫好,让百姓鼓掌,他的作品成功就在这个地方。所以王羲之的名字,在他之后的一千多年家喻户晓,可以说没有一个书法家能够排在他之上,古人甚至把《兰亭序》评价为“天下第一行书”。按道理,艺术不存在竞技的问题,没有办法进行排序和评价,文人这样推崇他,可见对他的崇拜和仰慕。一直到现在,学习书法,尤其是学习行草书的人,都绕不过王羲之。

当然,《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是行书,但是王羲之还有其他的书体。例如,草书有《丧乱帖》《孔侍中帖》等等,楷书有《黄庭经》等。但是王羲之的真迹,谁也没有见过,杜甫有句诗说“兰亭茧纸入昭陵”,据传说《兰亭序》真迹是在李世民的墓里,昭陵。所以现在流传下来的《兰亭序》,只有两种,一种是摹的,像冯成素的神武兰亭。另外是临的,就是照着写的,照着写的有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的墨宝。相传临的最好的是定武兰亭,欧阳询的版本。

章法错落有致稳中求动

非常自然又匠心独运

首先说章法。王羲之《兰亭序》,我们以冯成素的摹本作分析,这也是最有名的一个版本,相传比较接近王羲之的原作。从整体章法上来讲,错落有致、有行无列。行草书的结构,能够在一篇字里面有轻重的变化,一行字里有韵律感的变化,整篇字给人感觉活泼不生硬。里面有些字的对比很鲜明,包括字的大小的对比,粗细的对比,疏密的对比,方圆的对比等。对比是艺术中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段,没有对比就显得平庸、呆板,通过对比,打破平庸就会显得活泼。《兰亭序》从第一个字开始,就一字领全篇,第一个“永”字就把风格固定下来。“永”字,既有稳健的一面,又有灵动的一面,后来传说的“永字八法”,也是受这个的影响。“永”字产生了,后面全篇的风格基本上也就这样了,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丑”字涂改了,用了方笔,但是涂改得非常自然,不像现在有些人故意地抹一下,简直东施效颦。《兰亭序》里面有些字是补进去的,比如说“崇山峻岭”,“崇”字是补进去的,后面也有些改动的地方,虽然涂改了,呈现为一个墨块,但是增加了整体章法的美。我们学习书法的人,不要故意这样去做,书贵自然,不要刻意去做作。有些字在章法里,写得很舒朗,但是夸张得又非常大胆,比如说“少长咸集”,“少”字很瘦,那一撇很夸张,很长,像个柳叶一样,是弧线,仔细看,里面又有粗细的变化,是圆笔写成的,给人感觉很挺拔,很有张力,这一笔是非常漂亮的,值得好好欣赏。“少长”的“长”字,又很细,古人讲“瘦不为重,细不为轻”,虽然很细,但是很挺拔,很有力量,尤其是下面收的两笔,收得非常精彩。“少长咸集”,到“咸”字,又变粗了,“集”字又很稳,这种节奏的变化非常多,而且里面好多方笔圆笔的变化,比如说“兰亭”的“兰”字右边竖的转折,用的是方笔,到了“茂林修竹”的“茂”字,下面左边一笔,入笔是圆笔,变化很多很丰富,调整了整篇作品的章法。有的字又很重,例如“映带左右”,“带”字比较长,“左”字比较细,“右”字比较粗,而且“口”用方笔转折,形成了强弱的鲜明对比,在章法上的感觉很活泼。

在整体章法上,《兰亭序》是非常成功的,整篇作品里面没有采取草书的写法,全部都是行楷,既显得平稳,又显得活泼,王羲之能把分寸把握得恰如其分,他是在经意和不经意之间创作的这幅作品,非常自然,又匠心独运。

整体结构注重对比夸张

但是道法自然恰到好处

王羲之书法的结构,有对比,但是不强烈,有夸张,但是恰到好处。语言大师侯宝林先生讲过,没有夸张,不是艺术,但是宁可不到,不要过分。现在有些说相声的人,夸张过了,玩命地搞笑料,比起老一辈的艺术家,就显得不自然了。王羲之的字,给人感觉很自然很舒服,古人讲“书贵自然”,不要把字故意写得剑拔弩张、挤眉弄眼,或者非常粗俗古怪,那样就流俗了。书法,是一门高雅艺术,首先要高雅,坚决不能俗。王羲之的《兰亭序》,就在于很高雅,没有江湖气也没有市井气,古人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如果连高雅都做不到,就不能称其为书法艺术作品。可以说王羲之这幅作品,在书法里起到表率的作用,所以到现在,很多人还是在临摹它,欣赏它,而且久赏不厌,越看内容越丰富,说明艺术含金量丰富,永远挖掘不完。

《兰亭序》在结构处理上非常巧妙,比如说“群贤毕至”的“群”字,“君”在上,“羊”在下,从上向下数,可以数出八个横,在艺术作品里,最忌讳的是雷同,设想一下,如果把这八个横,都按照一个方向,一种粗细写出来的话,那就很僵很死板了,就像古人讲的“如排算子”,像篱笆墙一样,没有意思了。王羲之能够对中国汉字这些相同的笔画进行大胆地夸张变化,是他艺术高明的地方。我们看“群”字上面这三个横,入笔的方式,行笔的方向,笔画的粗细长短,角度弧度,都有变化,看起来像一朵花一样展开,非常巧妙。下边的“羊”字三横相对平稳,又和上面夸张部分形成了对比,所以,虽然是八个横,但是明显区别开了,给人感觉不重复,这个字就处理得非常成功。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春”字,“暮”字,“会”字,都在笔画的处理上非常讲究,“夫人之相与”,“夫”字和“人”字,两个字紧挨,虽然有两个捺,但是写出来不一样,尤其“人”字的捺,写出来像个柳叶,漂亮活泼。在结构上,王羲之动了很多脑筋。第一个字“永和九年”,“永”字就很难写,结构主笔就是一笔竖,其他笔画都不足以支撑结构重心,能把左右这几个曲线都写好,而且相互呼应,难度非常大,他能处理得很漂亮,“和”字比较稳,王羲之采取了横向的处理,“年”字又取纵势,故意写得很长,做了变化,不是像汉代的隶书,全篇比较一致,都是扁扁的或者都是长长的。王羲之不是,他是根据这个字结构本身,非常灵活地把他们变化开,很活泼。“天朗气清”的“朗”字,左半部用的直线,右半部的“月”字用了曲线,长撇和竖就变化开了,结构和点画的形状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人说,《兰亭序》里有多少个“之”字,每个都不一样,其实何止是“之”字,变化是贯穿始终的。我们再看看笔画里的“捺”,几乎每一次的出现都有不同的面貌。

“春”“永”“暮”“足”“欣”等等,尤其是“足以极视听之娱”的“足”字,是个反写的捺,它的棱角在上面,写起来很费劲。又例如“清流急湍”,连着三个三点水,要是处理成十二个点,就非常失败了,但是王羲之能打破常规,书写既显得平稳,又有奇险的一面,敢于铤而走险。再例如,“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一张一弛,有张有收,有擒有纵,有粗有细。

点画用笔善于变化

活泼又雄强充满张力

古人讲因点画而生结构,下来我们讲点画。

王羲之书法的点画体现了王羲之的创作风格,他的用笔非常善于变化,既活泼又雄强。古人评价书法,第一点要求就是力度,“力透纸背”“入木三分”“铁画银钩”“力能扛鼎”。在《兰亭序》里,每一笔都是非常挺拔的,他的直线,就像康有为说的“直如准绳”,他的曲线,像弓箭一样,隐而不发,很有弹性。例如“岁在癸丑”,“岁”字右边的戈勾,“茂林修竹”的“茂”字里的戈勾,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有张力,随时可以弹回直线,古人讲就像万岁古藤。他的捺,出得去还收得住,不飘。他的勾,有些接近于魏碑,比较平,角度不大,例如“殊”“亭”,但是“兰亭”的“兰”字,勾就向上挑,王羲之书法变化比较丰富,不像唐楷,相对统一。

在一行里,有大小的变化,粗细的变化,曲直的变化,有些左边短竖的入笔,采取了空中“S”形行走的动作,比如说,“惠风和畅”的“畅”字左边的入笔,“惠风和畅”的“惠”字左边“田”的入笔,“茂林修竹”的“茂”字,入笔都带“S”形的动作,就显得整幅作品内容比较丰富,变化多。

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在唐代就有很多书法家学王羲之,虞世南、褚遂良,包括后来宋代的米芾,一直到现在,王羲之的书法都是后世书法学习的不二法门。王羲之《兰亭序》这幅作品,每一个笔画,就好比乐章里的每一个音符,充满了变化,活泼高雅,用这种风格表现了文章的内容,当时的心情,形式与内容又可以达到高度的统一,让人叹为观止,不愧是千古绝唱。

(青年书法家何栩栩女士亦对此文有贡献)

新闻推荐

省防总部署主汛期防汛抗洪工作

本报讯(记者卢新智)当前正值陕西省“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7月13日,省防总召开成员单位会议,部署主汛期防汛抗洪工作,要求各成员单位和各级防汛部门高度警惕可能发生的旱涝急转,强化履职担当责任体系...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兰亭序赏析)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