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绘制的秦始皇帝陵墙垣的模拟图
秦始皇帝陵呈现了多层环绕的中心结构
内外两层的墙垣类似长长的“回”字;九座宫门均匀分布在纵横轴线与内外墙垣的交叉点上……经过数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一幅秦始皇帝陵的“规划图”渐渐浮现。它呈现出极为壮丽、规整的“城市”结构,并且可能一一对应、描画着始皇帝理想中的“宇宙”。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工作部主任张卫星博士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办讲座,披露了这些考古成果。帝陵的布局反映了2200多年前秦人怎样的宇宙观?未来,考古学家和古天文学家将展开跨学科的合作研究,破解这一谜题。
秦始皇帝陵位于陕西省西安临潼城区以东5公里处,其地下和地面上各类埋藏、建构之丰富,迄今所知不过冰山一角。围绕它的众多典籍记载中,不少牵涉到奇异的天象。特别是陵墓的核心地宫,《史记》描述为:“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最新的考古发现表明,以丧葬礼仪为主线,该遗址整体上可划分成墙垣、门观、外藏、祔葬、祭祀等九大系统。其中,墙垣、道路、门观的位置首次得到系统的考古确认,从而准确反映出帝陵规划的“框架”。
“复原出的规划图非常壮观。”张卫星说,遗址被内外两层墙垣环绕,外墙墙基宽达7.2米,内墙基础则更宽,即便残留的墙体遗存也有3.5米宽,推算城墙高度为7到8米。
此外,秦始皇帝陵的整体结构“极为规整”。“墙垣两两对称;九座宫门严格位于轴线处;内城和外城门之间还有阙;道路以墓室为中心,向四个方向发散,并很有可能延伸到城外。”张卫星说,这种类似城市的规划,印证了“事死如事生”的丧葬传统。
南倚骊山,北临渭水,东侧是一条人工改造的河流……秦始皇陵的空间营造令人想起“象天法地”的秦都咸阳。张卫星认为,种种迹象表明,帝陵很可能也实践了某种天下图式。“它展现的规整形态,包括四方中心、多层环绕的中心结构,和东巡刻石碑文中的六合、四极相呼应,可能映射出秦始皇理想中的宇宙模式。”
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黎耕补充道,古代中国人认为宇宙万物是一个整体,天人之间是相互感应的,帝王的行为与政治措施更是如此。因此,在都城规划与帝王陵寝等重要建筑中,也深深蕴含着古人对天的理解。此外,像“圭表测影”这样的天文测量,是自古以来营造学上的重要方法,也是未来秦陵考古天文学研究所关注的焦点。
2009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成立,张卫星带着队员在1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开始了第四轮考古工作。八年来,他们以1平方公里为一格,在100个“格子”上精细勘探,只为搞清楚陵墓整体的空间和结构。
他提醒说,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仅仅是这一宏大遗址中的一部分随葬品,“我们更需要对这个遗存进行整体思考,而不能只有碎片化的研究和认识”。
2016年,BBC参与制作并播出的纪录片《秦始皇陵的惊天秘密》曾表达了一个观点:兵马俑写实的雕塑风格是受到古希腊雕塑艺术的影响。但张卫星说,尚没有任何有力的证据表明“秦始皇陵里有中外交流的痕迹”。
此次考古新发现里,一批正在修复中的半裸彩陶俑更为惊人地展现了工匠们对于人体结构的理解。“这批半裸彩陶俑的面世,或许会改变中国的雕塑史。”张卫星说。
□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国务院督察组在陕开通热线 群众办事难 民生保障不到位 这些问题都可以反映 029-63912486、63912487 7月15日~26日 08:00~20:00
按照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的统一部署,国务院第十七督察组于7月17日至26日对陕西省进行实地督查。为便于广大群众反映问题和意见建议,国务院第十七督察组设立热线电话,号码为029-63912486、63912487,开...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