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助视器为盲人带来了“看”到多彩世界的希望记者 关颖 摄
本报讯(记者关颖)头上戴个“发卡”,嘴里含个感应片,盲人就能“看”到多彩的世界了,这并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而是发生在现实社会中。16日,在陕西省盲人协会和陕西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举办的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上,这种盲人助视器首次在陕西亮相,为盲人带来了福音。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盲人助视器由一个装有摄像头的控制器和一个感应器构成。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前面配备了微型摄像机拍摄图像,将图像信息通过一个舌头感应片传输到大脑中。“用户将这个拥有400个触点的感应片放在舌头上,感应片会将接收到的影像画面转化成电脉冲信号,信号通过舌头刺激神经,传到大脑的‘视觉区域\’,大脑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摄像机拍摄的黑、白、灰图画。这样,在盲人助视器的帮助下,盲人就能用舌头‘看\’见图像了。”据工作人员介绍,虽然感应片会持续刺激舌部,但使用者不用担心会痛,因为电脉冲信号在舌部是产生类似香槟气泡在舌尖的爆破感,以至于有人将感应片称为“棒棒糖”。
这款盲人助视器让盲人看到的世界真实吗?工作人员介绍,在一年的使用期内,盲人助视器的目标识别正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在不借助导盲犬和盲杖的情况下,定向行走的正确率可以达到60%以上,这对盲人在新的环境探索和适应会有比较大的帮助。在与北京的盲人学校进行培训试点活动中,有三个盲童长期佩戴盲人助视器,目前他们可以识别简单的汉字,还可以进行飞镖、篮球投掷等原来不能掌握的体育运动。但在使用这个设备之前,有个小小的要求,盲人需要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因为在培训过程中会有智能手机的接入帮助其快速适应。
“这个新型高科技的助盲设备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地应用到盲人的生活中,邀请来到陕西,是想让陕西的盲人先进行了解,然后再进行短期的培训,最后将选出不同年龄段、适合的盲人来体验。”陕西省盲人协会主席康小峰说,在使用前需要指导老师进行辅导培训,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适应时间大约是10个小时以上,盲人才能自主使用。适应后能够方便盲人的生活,不用依靠家人或朋友的帮助,就能够独立完成一般情况下的生活。康小峰介绍,目前只能够先让盲人进行了解,逐步让更多的盲人来体验和设备融合,最后争取能做到让大多数盲人能够享受到重见光明的快乐。
新闻推荐
日前,华商报记者从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获悉,6月份全省各项存款增速回升,各项贷款较快增长。2017年6月末,陕西省本外币存款余额3764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6%;陕西省本外币贷款余额26158.9亿元,较上年同期...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