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曌琼
上善若水,秦人逐水而居,秦地因水而兴。治水患,兴秦地,人水和谐是每一位三秦大地百姓的福祉。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古老的渭河源远流长,在陕西境内塑造和滋润了关中平原。然而,渭河的水患也是千百年来困扰人们的难题。根治水患,让水患从渭河上消失,这样的探索自古至今从未中断。
水患治理宜早不宜迟。渭河安澜,不仅是对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也牵动着沿岸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治理渭河水患,是解民忧促发展的大计。不可否认,如今渭河流域的防洪形势依然严峻,面临着洪灾频繁、河道泥沙淤积、防洪工程升级等诸多挑战。因此,无论汛期与否,都应高度重视防汛工作,使之成为常态化。对于如推进防汛责任制落实、预案修编、水库安全度汛、防汛物资储备、涉河闸(坝)运行管理、城区防洪、水毁工程修复等具体工作要积极推进。
水患要防也要“方”。俗话说,未雨绸缪,强化水患风险意识是一方面;另外,主动出击,科学治理,依法治理同样重要。治理渭河水患,需要与时俱进,拓展思路,从单纯的防洪转变为综合整治的理念,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陕西省在渭河治理的探索实践中行动早,措施实,见效快。变渭河“水患”为“水利”,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统计显示,“十二五”期间,陕西省累计投资215亿元实施了渭河全线整治工程,建成堤防工程630公里、生态湿地及水面景观等15万亩。实现了“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前期治理目标。同时,为巩固提升渭河治理成效,充分发挥渭河治理效益,“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决定沿渭河两岸堤防外侧划定一定范围设立渭河生态区,按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总结前一轮治理成效的基础上,出台《陕西省渭河生态区建设总体规划》,积极推进新一轮渭河治理工作,美丽安澜的渭河正一步步展现在世人面前。
新闻推荐
爱心助学 筑梦启航 “2017牵手行动”暨“禧福祥·6年西凤”红书包慈善助学计划首批助学金发放
首批受资助的学生代表和参加仪式的领导合影华商报记者邓小卫摄7月30日上午,由陕西禧福祥集团、华商报社、陕西省慈善协会共同发起的“2017牵手行动”暨“禧福祥·6年西凤”红书包慈善助学计划首批...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