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时期作家论》一书,是陕西省著名评论家孙新峰教授和席超先生的一部合著。全书30多万字,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作者有责任,有立场、有见解,有温暖,无苛刻、无敷衍,无矫饰、读来满心喜欢。
孙新峰教授擅长对作家作品特色宏观把握,又善于深入作品肌理,骨骼,庖丁解牛,分条析缕,视域宽阔,有理趣、有温度、有余味。80后学术男席超的见解则更显锐气,充满思考力。综观作者的论述,不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是深入肌理,入木三分。
路遥、贾平凹、陈忠实——三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三位文坛前辈以艰苦卓绝的劳动换得传世巨著。本书作者用精妙的文学语言为三位大师画像,给阅读小说甚少的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三位的皇皇巨著洋洋洒洒数百万字,小说里的人物活蹦乱跳站出来估计黑压压一大片。要悉心阅读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差事,而要深入研究肯定阅读不止一遍。读小说随心随性是一种心灵乐享,阅读研究则是一场脑力和体力劳动交集角逐。试看,本书作者通过深入的精细化阅读,触摸作品肌理分条析缕,提炼作品宏观意象,写出的这五组精妙比喻。
孙新峰教授把路遥、贾平凹、陈忠实三位大师关合他们的作品依次如此比喻:旗帜、火炬、钻头,说精神;老西风、软中华、苦咖啡,品滋味;步枪、机关枪、狙击枪,力量角逐;枣树、梧桐树、柿子树,说风骨。关合作品细节,深入浅出的解说让人信服,赞叹。没有踏实阅读,深入解析,综合类比,宏观参照,何来如此精妙解析。作家本身,文学风景,地域文化,棱角峥嵘,深情的歌者,陡起的高山,与时代俯仰,三位精神巨人的审美画像形神兼备,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作者用“陈年旧梦和现实关怀”来概括叶广芩的作品。满族,叶赫那拉氏,皇室血统,格格作家。京味家族小说,日本题材小说,秦岭生态小说。戏里戏外,传奇丰厚,作者的表述中,我们看到一位大家闺秀,一袭旗袍从遥远的皇室款款走来,带着陈年旧梦,走进平凡烟火,述说现实关怀,这样的文字让我满怀敬重和好奇。红柯语言有趣有力,“麦芒浓密绵长像是夏天的睫毛”,多么有意思,像是人类婴孩般纯净的眼眸看到的童话世界。正如作者所言,红柯是用诗的语言写小说,有激情和血性,有神话和故事。还有温亚军新疆题材和都市题材的小说也充满了吸引力。这些都是我不曾读过的,一定要读一读。
近来在微信圈读了丁小村老师的散文,随性率真,行云流水,像是和一个学识渊博又极具亲和力的朋友聊天品茗。作者说丁小村作品有“玻璃的锐利和明亮”恰合我的感觉。很期待能读到他的小说。
李喜林老师《火晶柿子》语言跳跃灵动像是音符,意境唯美精致像是油画,想象空间优雅空灵,情感世界至情至真。孙教授的解读深入肌理,读来让人深受感染。
宁可先生《日月河》中女人的悲催的命运曾让我愤愤不平。一篇拍砖遑论辗转至宁可先生处,他居然并未介意,还邀我参加了陕西文学研究所举办的“宁可小说研讨会”获益匪浅。
不得不说,《带灯》评论让人哑然失笑。孙新峰教授和爱徒席超先生就《带灯》,唱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台戏!针锋相对,居然相映成趣!横看成岭侧成峰,两位作者同门师兄弟,兼有师生情,立场如此大不同。不过我想,有争议,必然有思考,有争议也才有新思路。
孙教授和席超先生数年如一日深入解读陕西小说作家作品,给我们呈现了一场充满智趣的文学盛典,一道充满色香味和人情味的精神大餐。他们的学术精神令人敬仰。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打动人心的学术师生情!
两位求真务实的学术男,一本风骨清扬的作家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陕西新时期小说作家群英榜,作品导读图。作家,作品,语言特点,时代内涵,像水浒人物一样长廊罗列,镜像展览,一目了然。作为一个热爱文字的陕西人,应该了解文学前辈的创作和作品。作为普通爱好者,细致读完全部作品怕是心力不足。通过这本书对作家作品宏观了解和综合把握,再选择分拣自己喜欢的作品阅读,坐享其成,阅读导航,何乐不为呢!
同时,窃以为,这本书也是写作技法指导凡例。
论著中提及名家名作的诞生履历。从柳青《创业史》,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都是,从笔耕小组评论家,文学前辈们身上无不具备踏实的态度,坚实的信仰。著作等身的大家都曾在寂寞艰难中跋涉,甚至历尽劫波,终成正果。一砖一瓦到豪筹壮建,背后的付出外人难知。看来,文学不是语言的花拳绣腿,介入文学就是参与社会精神的灵魂舞蹈,必须得有真功夫。真功夫要从蹲马步,翻跟头,唱念做打,不断修炼,一招一式来不得半点虚假。耍花枪不行,掺水不行,移花接木都不行。文学是严肃的,需要深入沉潜。
作者多方类比告诉我们,要找到自己的路子,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裁,甚至题材。自己的方法,自己的资源,自己的文学语言。不要见异思迁,左顾右盼。保持一份精神独立和文学自信,才能成就最好的自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收集资料很重要,酝酿,试水,淬火,发酵,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要注意积累。
作者还引导我们思考,在阅读受到多方冲击之下文字如何突围?当权欲裹挟,真爱渐行渐远,文学依然呼唤纯净爱情的回归!
当然,从他们最后的对台戏我还看到了,学术要有智性反思,独立见解,敢于坚守立场。
作者用精妙的语言解读作家作品的高妙,引用作品具体章节片段,言之有物,有的放矢,掷地有声,没有凌空高蹈,没有冠冕堂皇,没有刻意拔高,读来令人信服。评论也绝非仅有溢美之词,和细数优点一样,作者分条析缕列出了对作品缺点和解析,客观批评,真诚真实,就连对贾平凹先生这样的名家也毫不避情。多么诚恳的批评态度,多么严肃的学术精神!相信作家本人看到也一定打心眼里高兴。
真真假假纵横交错的世俗中,能听到如此清亮坦诚的声音,多么难得!众声喧哗,聒噪不安里能这样钟情于学术,这样的评论家多么可敬!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宋洁)记者昨日从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获悉,十八大以来,陕西省贫困人口共计减少257万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累计增长了3286元,为实现2020年整体脱贫奠定了良好基础。十八大以来,...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