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局、新城区残联领导慰问胡凤珍一家
本报记者陈超
从青葱少年到不惑中年,她们患有精神疾病30年;从人生壮年到古稀老年,他们照顾两个女儿30年。爱相随,情相连,在照顾两个女儿生病的30年间,胡凤珍说遇到了不少的好心人。当听说我们是来采访她,这个瘦小身材、头发斑白、满脸皱纹的老人佝偻着身子,颤抖地握着我的手开口便说:“他们这些人,不是我们的亲人,胜似我们的亲人,他们是我的贴心人!”
春节慰问 拉开一场爱心传递
人生无常,世间有爱。30多年,少年已成中年,邻居们只知道胡凤珍家中有两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儿,都已40多岁,她们被疾病摧残的身体肿胀,智力异常,不愿见人。然而家里的遭遇和常年照顾两个病人的艰辛却鲜有人知。胡凤珍说,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退休前她是陕西省工信厅的一名干部。
今年春节前,省工信厅一行同志到胡凤珍家进行慰问,尽管来的路上已经听离退局的干部介绍过胡凤珍家里的情况,但在交谈中了解到胡凤珍的两个患有精神病的女儿日常的生活状况,看到两位老人几十年照顾她们的艰难,尤其是这两个女儿至今还没有二代身份证,还是让前来慰问的领导和干部非常意外。
一张小小的身份证是公民进入社会活动的身份凭证。没有身份证意味着残疾人证、社保、医保、都无法办理,当然也无法享受到国家和政府给予的优抚政策,更意味着,如果两位现年都已73岁的老人赫然离世,这两个正值中年又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儿的生活将难以为继。
“没有身份证怎么行”。
在场的同志无法想象,在这30余年里,胡凤珍和她的老伴是如何坚守撑起两个孩子的生活。身份证办理成了急需解决的头等大事,如果再不办理身份证件和社保对于已经失去劳动能力,逐年衰老的胡凤珍老两口来说,将无力支撑起两个精神病孩子的生活。
于是,从办理身份证开始,拉开了一场爱心传递的帷幕……
突如其来 灾难打破原本美好生活
30年,耗尽了她的所有憧憬与想象。本应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胡凤珍夫妇也曾经无数次的想,如果两个孩子没有意外生病,家里应该是一幅怎样的其乐融融、幸福美满的画面。然而造化弄人,两个原本聪明用功成绩优异的孩子,由于一次意外惊吓,双双患上精神疾病。
那是一个让胡凤珍无法忘记的秋日上午,没有防盗门,一把门卡成了家里唯一的安全保护,忽然,撬门声惊醒了正在家里复习功课的大女儿,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她颤悠着靠近,身体抵住房门,时间过了许久,撬门声隔着门板不断地传过来,她猛然拉开房门,小偷落荒而逃。
像一道涟漪,惊慌过后,很快恢复平静。没有人过分在意这件事情,后来胡凤珍无意中发现女儿早上梳头对着镜子笑,又哭了。胡凤珍意识到严重性,急忙去问医,被诊断为精神类疾病,惊吓所致,胡凤珍觉得整个人都垮了。不幸的事紧随而来,或许是长期与患病的姐姐在一起的原因,二女儿高考榜落后,疑心变得很重,最后演变成狂躁型精神疾病,胡凤珍照顾两姐妹时经常要提防二女儿突如其来的袭击。
30年来不断问医求诊,非但没有好转,大量的药物副作用导致大女儿中枢神经受损,甚至一度无法站立,双腿肿胀,并患上了心脑疾病。“老大有点傻傻的,老二有些狂躁,经常有幻觉。胡凤珍抹了一下脸上的血痕,“今天早晨收拾屋子被老二抓的”,胡凤珍对记者说。
坚韧父母 为两个患病女儿撑起一片天
熟知胡凤珍的人都知道,她从不在单位和邻居中说自家的困难,面对组织上的关心她也是一句“不愿意麻烦别人”。陕西省工信厅离退局一处处长陈康荣觉得,他们身上有老一辈知识分子的骨气,有困难也不愿意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1993年一纸调令摆在了胡凤珍的面前,丈夫张国栋要被调往咸阳工作。去,还是不去?成了艰难的选择。去,两个孩子身患重病,离不开照顾;不去,咸阳的工作急需他的帮助。“听组织的吧!”胡凤珍对丈夫说,咱们的困难自己克服。
张国栋前往咸阳后,照顾两个女儿的任务就交给了胡凤珍,真正“自己克服”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早上五点多起床,帮助孩子洗脸梳妆,做早饭,在冰箱里放上整天的食物。她把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下班后急忙赶回家,带孩子去看病、买药,晚上11点多回家,开始做晚饭。
发病期间二女儿经常不配合治疗,两眼直视,胡凤珍记得,因为拒绝就诊,只能在医生的帮助下注射镇静剂。“正常情况下,只需要一针,可是她不管用啊!打了三针。”一天一夜后才醒来,“真害怕她醒不过来。”在女儿面前一向坚强的胡凤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
每次住院就诊,从楼上到楼下,不到100米的距离成了难以跨越的鸿沟,73岁的张国栋需要弯腰俯身,让身体肿胀的女儿趴在背上,跨过楼梯,拎起衣物,颤悠着跨过每一步,一趟下来额头渗满汗珠。“有我们一天,就要照顾好她们一天。”
一次意外跌倒让原本就瘦弱的胡凤珍再也直不起腰来,身高从1.62米缩到1.5米多,并患上了冠心病,不能提重物,张国栋也患上了糖尿病、高血脂等。给女儿看病30年,耗尽了他们的所有,只能勉强度日。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60岁退休那年,张国栋又转身在家附近找了一份工作。“能挣一点是一点,离家近,有什么紧急情况还可以回来。”张国栋微笑着说。
自身患有疾病,经济难以为继,还要照顾两个女儿,30年来却从来没有向组织伸过手,没有向社会索取一分一厘,没有给他人添加麻烦,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不离不弃的照顾彰显出的是融在这个民族血液里的仁爱与坚守。
爱心汇聚 让特殊家庭感受社会的温暖
最是小事见真情,最是细处见人心。在详细了解家里的情况后,前往慰问的同志五味杂陈思绪万千,在朋友圈里写下这样的话:
“快过年了,慰问退休同志已成常态。而今天,在一位退休同志家里,却让我伤感万千,她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来到陕西,投身于纺织行业,安家于古都西安,先后生育两个女儿,因忙于工作,出差在外。仅留上高中的一双女儿在家。小偷持刀入室偷窃惊吓过度,致精神障碍,多方医治无效。30年已过,两个女儿40有余生活难以自理,靠已退休的父母照料,父母不离不弃,毕竟年过花甲,收入有限,单位予以照顾也是杯水车薪,其女儿状况令人心酸,父母大爱让人敬佩,当生活在磨难我们时,其实还有多少人更难熬。夜深深,心沉闷。”
这个社会应当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
奉献一生,不索取一分,家里的现状令在场的人员既心疼又感动,心疼于30年的患病,她们本该风华正茂砥砺前行;感动于白发人30年的母爱坚守,辛苦操持。
随即,陈康荣立刻联系到社区民警牟世毅,很快这一情况被上报到分局户政大队。面对这么特殊的情况,分局户政大队决定立即派民警上门拍照办理。30年的隔绝,两个女儿没有出过门,看见陌生人异常狂躁不安。坐在凳子上,背靠着衣柜,胡凤珍极力安慰,两个女儿安静了许多。在陈康荣的协调帮助下,今年1月牟世毅和公安新城分局户政大队民警,带着照相设备和指纹信息采集仪器来到胡凤珍家里为两个女儿上门服务:拍摄照片和信息采集。
胡凤珍说,两个女儿因为患病一直不能到派出所办理第二代身份证,社区民警专门上门,细致、耐心的服务态度让我们很感动。“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们都可以提供上门服务。”牟世毅说。
良好的干部作风总是充满了春风一般可以感受的细节。有了身份证之后,让两个女儿享受到残疾人的政策优惠成了陈康荣和离退局干部最关心的事。按照办理流程,两个女儿必须亲自到残联机构做初步鉴定,这可难住了胡凤珍。在与所在的尚平社区沟通后,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石璿建议,可以先整理病例等证明材料,及时向残联汇报情况,以便取得理解。
办理完预审后按照整个流程,需要到指定医院做残疾等级鉴定。“出门”再一次成了胡凤珍的难题。在得知后陈康荣立即帮助联系车辆。“在别人颐养天年的时候,两个老人还要照顾两个女儿,并且照顾30年,不离不弃非常令人感动。”同小区的老住户感慨,“两个女儿都40多岁,身患疾病非常可怜,老两口很少开口寻求帮助。”胡凤珍说挺感激这些老街坊,有时候走不动,总是帮她提篮子买菜。
今年国庆前夕,新城区残联的人员还专门看望慰问她们一家,这让胡凤珍非常感动。“得知我两个女儿因病致残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后,许多人都伸出了援手,正是大家的关心和帮助,给我们家庭重新点燃了希望,这个节会过得更有滋味。”胡凤珍动情地说。
现在两个女儿都办理了残疾人证,每个月可以享受到80元的重度护理补助,这让胡凤珍非常高兴,住院,购买药品等方面享受到很大的优惠政策。“可以让子女单独立户,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陕西省残联教就部工作人员建议,“按照目前政策,离开家人护理也可以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这让胡凤珍一直悬着的心有了着落。
“胡凤珍家的困难,在多方的帮助下不断得到解决,是“邻里守望”帮扶机制运行的结果,是社会关爱的充分展现,我们将继续采取多方联合拓展服务渠道,强化帮扶与日常工作的高度融合,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陈康荣说。
邻里守望 让爱浸润每个人心间
远离老家,“不添麻烦”,不离不弃。胡凤珍多想女儿好起来,她觉得现在是最开心的时刻。“该办的证件都已经办了,心里很感激。”胡凤珍说,“离退局的同志经常帮助我,尤其是局领导和一处的同志,办理证件都是他们帮助联系,把有关政策资料都汇编打印送给我们。”
在陈康荣办公室里,详细记录了办理的事项。“2017年1月19日,已和西五路派出所沟通,他们同意春节过后尽最大努力,想方设法给其女儿办理二代身份证;2月8日和牟警官见面,他已把相关情况给所汇报;2月16日派出所已通过分局把情况汇报给市局,现排队等候他们到家里照相,采集指纹……”
从2014年以来,陕西省工信厅离退局在30多个家属院开展邻里守望活动,3年多来邻里更加和睦,激发了邻里之间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一次聊天、一句关心都是邻里守望的一部分,邻里守望更多的表现是润物细无声。”陕西省工信厅离退局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副队长王嵘介绍。
王嵘记得,今年七月邓老太在家不小心摔倒,志愿者马上从楼上把邓老太背下来,借了轮椅推着邓老太去医院检查,由于治疗及时,老人恢复较快,没有留下后遗症;今年70岁的王荣林还爬楼顶帮助其他住户修理太阳能。用他的话说,我70岁了,在院子里我还属于年轻的,等我老了干不动的时候,年轻的可以帮我们老的。
让爱心传递爱心,胡凤珍无时不在感受到来自邻里街坊之间的关怀帮助,帮助她买菜、取东西,胡凤珍都铭记在心里,胡凤珍也欣然加入了邻里守望志愿者服务队。她说现在两个孩子好多了,也不太“闹腾”,以前是“眼泪泡着心”,现在最煎熬的日子就算过去了,尤其是两个孩子的未来生活也有了基本保障,心里就踏实了许多。
新闻推荐
昂首迈进新时代奋力谱写新篇章 ——陕西省企业干部职工热议十九大报告
本报讯连日来,陕西省广大企业干部职工通过各种方式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纷纷表示,要切实把十九大精神化作不竭动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奋力谱写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陕西建工集团总...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