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闻 西安市 铜川市 宝鸡市 咸阳市 渭南市 延安市 汉中市 安康市 商洛市 榆林市
地方网 > 陕西 > 陕西新闻 > 正文

硬科技有望颠覆 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模式 ——访陕西瑞海工程智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CEO吴宁海

来源:西安晚报 2017-11-02 05:22   https://www.yybnet.net/

吴宁海(受访者供图)

“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加上我们独特的城市综合管廊就地升级改造技术,我们的科研成果成熟后将为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颠覆性变化。”10月27日,面对记者的采访,陕西瑞海工程智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CEO吴宁海自信地说。

陕西瑞海工程智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位于西咸新区西部云谷产业园区内,是一家仅仅成立一年多的公司。“我们这家公司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我们的子公司之一的陕西瑞海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却在电力基础建设领域摸爬滚打多年,所以我们有着丰富的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实践技术。目前,公司有人工智能工程安全施工系统、管廊智能运行平台两项发明专利,而且我们完成了全国首个带电运行电缆沟道就地改造及全国首个城市综合管廊就地升级改造试点。”吴宁海介绍。

我国城市管道综合管廊建设

属于新兴事物

城市管道综合管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群,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不仅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在发达国家,城市管道综合管廊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在系统日趋完善的同时其规模也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在我国,城市管道综合管廊建设却属于新兴事物,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2015年又下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明显改善,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升,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

“目前,我国的城市管道综合管廊建设主要集中在新开发新建设的城区,而老旧城区由于以前的规划缺失和老旧官网已经建成并在使用,导致建设成本高、改造难度大。但是老旧城区往往是城市人口密度高的繁华区,各种地下管网不仅集中,而且使用频率最高。由于当初建设标准不高,安全隐患不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过技术攻关,总结和摸索出一套带电运行电缆沟道就地改造及城市综合管廊就地升级改造的施工工艺工法。目前,我们在咸阳市人民路完成了全国首个带电运行电缆沟道就地改造,并开展了全国首个城市综合管廊就地升级改造试点工程。这在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引起广泛反响。”吴宁海介绍。

基础建设施工

如何攀上高大上的人工智能

从基础建设施工领域,如何攀上高大上的人工智能?原来,带电运行电缆沟道就地改造和老旧城区城市综合管廊就地升级改造工程的建设要求特别高,施工安全和质量保证是重中之重。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是吴宁海思考的重点。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国外有一个科研团队的人工智能可用于建筑施工领域,立即前去联系合作。“我们双方谈得很好,很快决定联合科研,将人工智能与传统的建筑施工结合起来。因为国外团队虽然有技术,但市场需求少,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我们不仅市场需求旺盛,而且我们有着丰富的施工一线技术,双方合作真是取长补短。”吴宁海告诉记者。

目前,陕西瑞海工程智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有一支由中外专家20余人共同组成的科研团队,还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以及西北大学等高校相关专家,共同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工程安全监管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与探索,并与国外一家BICI2实验室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

人工智能与基础设施建设

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首先是用机器视觉促进标准化施工。现在摄影头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已经广泛使用,但是用摄像头监视施工建设,听起来好像很好,但实际运用中几乎不可行,因为每个摄像头都让一个人时刻去盯,不具有可操作性。但是,我们把人工智能中的机器视觉运用进去,等于说让人工智能去监管每个项目的施工步骤,去执行施工管理、工艺工法、安全管理等,从而实现标准化施工,不仅杜绝安全事故,也杜绝豆腐渣工程。同时,通过对出勤工人的实时监控,可以准确知道工人出勤情况,为劳动监管部门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提供依据。”吴宁海介绍。

记者在公司的演示室看到,自带人工智能的机器视觉,不仅可以对每个施工人员进行人脸识别,而且对于建筑工地工具的摆放、工人的穿戴是否合乎标准,是否戴安全帽等都可以实时监控,发现违规,即可向违规人员和管理人员发送警报。而且,对于施工步骤和所需时间,甚至是混凝土中搅拌的沙石大小是否合规都可以准确判断。再加上各种技术测控用的传感器的广泛运用,的确可以对建筑施工完成全程无死角的监控,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提前预警。同样的道理,在综合管理建成后的运行中,综合管廊智能运行系统可以对综合管廊进行24小时无死角的智能监控运行和管理。

“为什么说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成熟后可以对传统建筑施工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呢?就是它可以实现对施工的全程有效监控,而且是各种技术参数设置好后,由人工智能自行运行,没有授权的人不能进行改变和影响,可以从制度上、技术上消除人为造成的工程质量,改变工程审计、决算等方式方法,实现可视化的无盲点工程审计。”吴宁海说。

记者杨斌鹄

新闻推荐

明年陕西省高考本月15日至21日报名

本报讯(记者张彦刚实习生和小博)三秦都市报记者昨日获悉,2018年陕西省高考网上报名时间为今年11月15日至21日,较往年提前了半个月。2018年陕西高考报名平台为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考生最基本的报名材...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硬科技有望颠覆 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模式 ——访陕西瑞海工程智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CEO吴宁海)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