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彩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工厂外景。
本报记者 刘曌琼
2015年12月25日,咸阳彩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奠基。
2016年10月15日,主体厂房吊装钢构。
2017年1月22日,总用钢量13.5万吨的主体厂房结构封顶。
2017年6月20日,首台工艺设备buffer开始搬入安装。
2017年9月20日,核心设备曝光机开始搬入。
……
近两年,咸阳彩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见证了这片厂房从无到有。厂区建设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变成了他们记忆中一个个闪耀的瞬间。
作为在西部地区建设的第一个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截至目前,咸阳彩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主体厂房建设已全部完工,正在配合机电动力和工艺生产进行调整和完善。目前,工艺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已经大规模展开。
按计划,彩虹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将于2018年1月投产,届时首片产品将被点亮,2018年年底项目12万张达产。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带动税收10亿元。项目还将带动当地玻璃基板、液晶材料、偏光板、背光模组、驱动IC等原材料、元器件及整机制造、设备制造等项目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以彩虹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在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新支柱。陕西省经济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陕西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2.8%。在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领域,三星电子、比亚迪、酷派、中兴等知名企业均已在陕西设立智能终端制造项目。预计今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可实现产值950亿元。
新旧动能转换稳步推进,陕西“智造”渐入佳境。一方面,陕西工业在基础及科教、资源、区位等方面优势明显,让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底子厚”;另一方面,实施引进大项目、完善产业链等举措,使得一系列大项目迅速落地,让陕西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实力强”。三星存储芯片产业园、西安软件新城、西咸云谷等产业园区逐步形成规模……近年来,陕西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培植新支柱产业。作为“六新”产业之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成果显著,“云端”的产业正在成为陕西追赶超越的新支柱。
“陕西省已形成以三星、美光等企业为龙头的完整半导体产业链。三星闪存芯片项目和中兴1500万部手机项目均已实现量产;比亚迪1000万部手机代工项目加快建设;彩虹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动力机电安装工作已完成50%以上;天宏瑞科光伏新材料产业化项目完成总投资的75%,将于今年年底试生产。陕西省与重点企业的战略合作不断深化。华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正式启动,中兴智能终端制造总部项目暨中兴智能终端制造二期项目确定落户陕西。”陕西省工信厅工作人员介绍。
同时,陕西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格局显现:西咸新区吸引国家11部委和4大运营商数据中心落户,正在积极争取国家气象大数据产业园、国家健康大数据产业园落户陕西;咸阳充分利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全国典范;延安新区规划了以发展IDC为主的2000亩大数据产业园,已吸引华为“企业云”等项目落户。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目前,陕西拥有电子信息相关企业200余家,针对行业需求,成立了多支产业扶持基金。其中,仅陕西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就已达到60亿元规模,并计划未来增长至300亿元。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布局上,陕西将着力培育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大数据五大重点领域产业。到2021年,陕西省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力争进入全国前列,单晶硅太阳能制备业居全球第一位,光伏玻璃居全球第二位,大数据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我们要坚持国际化、高端化、市场化、集群化发展思路,着力培育五大重点领域产业,形成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含半导体)、软件与信息服务等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实施‘互联网+’战略,发展共享经济,培育壮大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年产值3000亿元,年均增长43.0%,在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达到8.3%;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实现年业务收入3000亿元,年均增长23.0%。”陕西省工信厅工作人员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郑爱民记者张维)11月5日下午,由国家工商总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陕西省工商局共同承办的第二十四届农高会地理标志商标助推脱贫攻坚高峰论坛在杨凌举行。本次论坛...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