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建机施集团在CEC·咸阳彩虹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施工中,用短短90天时间,完成了3倍于“鸟巢”的钢结构工程,创造了钢结构工程建设史上的“彩虹速度”。目前,项目主体厂房建设已全部完工。本报通讯员高攀飞摄
陕西省能源行业转型的样板——榆能化公司。图为该公司生产的聚烯烃产品包装下线。延长石油集团供图
截至10月31日24时,安康水电厂10月份发电量为6.03亿千瓦时,月度发电量首度突破6亿千瓦时,创该厂发电27年来的单月历史最高,完成年发电量23.6亿千瓦时,实现连续安全生产6630天。本报通讯员赵晓虎周红英摄
本报记者程靖峰
陕西省国资委启动压缩管理层级、减少企业法人户数专项工作,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陕西银监局推进小微金融“质效提升年”活动,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陕西自贸区西安区域创新监管模式,提高通关效率……近年来,“效率”正在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高频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对陕西省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陕西省全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全省工业企业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各类要素资源注入新兴的、绿色的产业中。国企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释放了企业和市场的活力。陕西自贸区正在破旧立新,点燃经济体制机制创新的“星星之火”。
1虚实相济兴实体
经济兴衰起伏跌宕,市场增减变幻莫测。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共识已达成——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回顾陕西省主要经济实体改革发展的历程,最根本的举措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煤炭行业是陕西实体经济的典型代表。5年前,煤炭市场“黄金十年”宣告结束,陕西煤炭企业遭遇“挖煤赔本,卖煤折价”的窘境。陕西煤炭行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力图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在陕西煤炭行业生死攸关的“自我革命”中,一批资源枯竭、亏损严重的矿井相继关闭。数万名煤矿工人开始了谋事创业的新征程。陕煤集团在关闭18处矿井、退出1815万吨落后产能的基础上,通过内部减量、区域协作等措施,新核准产能4320万吨,优质煤炭占比达到94%,从根本上优化了煤炭供给结构,为扭亏为盈打下基础。
陕钢集团是省委、省政府为振兴陕西钢铁工业,依托龙门钢铁组建的钢铁企业集团,现已成为我国西北地区三大钢铁企业之一。今年前9月,该集团生产粗钢740万吨,实现利润11.86亿元,一举扭转了连续6年的亏损局面。
“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陕钢集团扭亏为盈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陕钢集团董事长杨海峰告诉记者,2016年以来,钢铁行业落后产能的退出以及“地条钢”企业的全面清理,为优质钢材生产企业腾出了市场空间,钢材价格理性回归,钢铁行业进入阶段性盈利周期。
金融的支持是陕煤集团和陕钢集团扭亏为盈背后不容忽视的力量。通过防范风险降杠杆,陕煤集团与各金融企业签订了845亿元的市场化债转股协议,已落地债转股融资额达到全国总规模的50%左右。在陕煤集团的支持下,陕钢集团确保了资金链安全,实现了装备升级,达到了1000万吨钢铁配套产能,度过了企业发展最困难的时期。
金融的首要任务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大发展,也是金融业最大的机遇。5年来,陕西省金融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截至今年6月,陕西银监局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47301.18亿元,较2012年6月末增加19542.74亿元,增长70.4%。
2企业强则经济兴
9月20日,喜讯传来。省国资委宣布:今年以来,省属国企主要经济指标迅速增长。前8月,36户省属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1.8亿元,同比增加117.7亿元,增长139.9%,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9%。这意味着省属企业提前4个月完成了全年利润目标任务。
国有企业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今年,省国资委围绕“五新”战略任务,坚定不移深化国企改革,持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改革、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6项改革试点,国资国企运营效率大幅提升。
在陕西省国资国企发展进程中,陕西能源集团坚持实业与金融“两轮驱动”。该集团实业与金融两大板块相得益彰,形成了资产结构优、增长质量高、发展后劲足的发展态势,连续11年在省国资委综合业绩考核中保持A类排名,连续26年保持盈利状态。
陕西能源集团在陕西省率先提出了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战略构想,并深入实施了内部业务专业化整合、板块专业化管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等一系列改革探索。今年4月底,省国资委批复同意了陕西能源集团上报的改革试点方案,该集团成为陕西省第一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改革,建立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探索有效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方式,对能源集团是一次重大的战略机遇。”陕西能源集团董事长袁小宁表示,试点改革对集团经济效益的提升作用已初步显现,截至今年9月,集团资产总额达到1257.9亿元。今年前9月,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65.1亿元,同比增长9.5%,实现利润21.2亿元,同比增长18.8%。
此外,随着“三证合一”“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等改革相继实施,陕西省新登记注册企业往返多个部门办营业执照已成为历史。如今,新设企业只需在工商部门提交一份材料,即可申领到新版营业执照。在西安,仅今年前9月就新增市场主体20.5万户。
企业强则经济兴。今年,陕西省放宽各种投资限制、深化“放管服”改革、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全省中小民营企业创新转型发展的意见》,加快实施中小民营企业“千企示范万企转型”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小微企业近200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2%。前三季度,陕西省民间投资增长6.1%。
3制度创新破瓶颈
今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陕西正式进入自贸试验区时代。
自贸区内会进行哪些大胆的制度改革?自贸区将迎来怎样的发展?自贸区的建设会给三秦百姓带来哪些实惠?一时间,人们对陕西自贸区的发展充满憧憬。半年后,这些疑问被一一解答。
“企业原来需要3个多月才能办完的各种建设手续,现在50天左右就可办结。”陕西自贸区工作办公室综合信息处处长王红学表示,“放管服”改革是自贸区成立以来的重点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建设,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分别向自贸区下放(委托)213项省级管理事项和103项市级管理事项,企业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流程不断优化。
金融创新也是自贸区改革的一部分。目前,陕西自贸区成立的国内首家具有自贸试验区概念的基金小镇——灞柳基金小镇,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超过了2000亿元。
随着外资准入门槛的降低,陕西自贸区成为境外资本、境外企业投资的热土。对外资限制类的项目减少到95项,鼓励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增加到了26项。截至10月13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6114户,其中外资企业70户。新增注册资本1856.6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企业注册资本3.65亿美元。
西安高新区结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9月底,西安高新区自贸试验区内新增企业3586家,总注册资本达到654.47亿元。自贸试验区揭牌以来,高新区内外资投资项目备案数达200多个,投资总额近2000亿元。目前,西安高新区已经聚集了9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
自贸区的获批和各类指定进口口岸的运营,将为群众的衣、食、住、行、游提供便利。在自贸区内设立的ULIFE西安港进口商品直营店、澜博(LENPO)跨境购物中心、西安港进口红酒交易基地等,国外商品价格优惠了20%至30%。自贸区允许设立外资旅行社,这将使群众的出游更加便捷,价格更加低廉,选择更加丰富。
自贸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在陕西自贸区内,西咸新区出台了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浐灞生态区出台了国际招商优惠政策;国际港务区出台了国际招商和引才政策;杨凌示范区拿出真金白银,对首批入驻的符合片区发展规划的高端加工贸易项目给予奖励……目前,119.95平方公里的陕西自贸区,正在突破瓶颈、疏通堵点、激活全盘,加快打造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
推动经济高效增长程靖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为新时代陕西省推动经济发展效率变革指明了方向。效率是经济永恒的话题,是考察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效率的提高是现代经济增长主要来源。推动经济高效率增长,已经成为陕西实现追赶超越目标的必然要求。
2017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效率”二字: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引导发展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切实增强实体经济资金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推动经济高效增长,必须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有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才能形成合力稳增长、促发展。
推动经济高效增长,必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是实现转型升级的主要承载。陕西省实体经济体量大、发展基础好,是富民强省的坚实基础。必须引导更多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努力延伸产业链条,以产业转型提升实体经济发展实力。
推动经济高效增长,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培育具有竞争实力的一流企业。在市场环境中,各类资源要素遵循比较优势规律合理流动,从而达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也使整个社会充满创新的活力。陕西国有资产规模大,必须在国资改革方面大胆探索,同时营造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推动经济高效增长,必须在经济体制机制创新上更进一步。今年以来,陕西省通过减税、“放管服”改革,释放制度红利,降低企业综合成本。陕西自贸区挂牌成立也为陕西省经济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试验田”。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推动经济发展变革,必须抢抓机遇,在政府职能转变、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和贸易转型升级等方面先行先试,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新闻推荐
11月4日上午,陕西省卫计委适宜技术培训班“近视有效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华山国际酒店正式开班。本次学习班是由陕西省卫计委主办,西安市第一医院、陕西省眼科研究所承办,也是继9月“早期干眼...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