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闻 西安市 铜川市 宝鸡市 咸阳市 渭南市 延安市 汉中市 安康市 商洛市 榆林市
地方网 > 陕西 > 陕西新闻 > 正文

妙手寻回文物春

来源:陕西日报 2018-03-13 07:44   https://www.yybnet.net/

修复后的陶器。

工作人员正在修复青铜器。

本报记者柏桦 文/图

近两年,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文博类电视节目的热播,一股强劲的全民“博物馆热”“文物热”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去参观电视节目上出现的国宝,去获知他们不曾了解的文物保护与修复的故事。其实,除了博物馆中的文物修复师,还有许多常年默默奋斗在考古一线的文物修复工作者并不为人所知。而恰恰是他们的忘我工作和不懈努力,才有了一件件精美器物的呈现和一桩桩重大历史事件的印证。

妙手回春的文物“医生”

3月2日,记者走进位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四楼的文物保护实验室,近距离看到不同类别、不同材质文物的修复过程和这些日复一日忙碌在修复台前的文物“医生”。

金属陶瓷保护实验室里,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只有门口资料柜上的4件已被修复好的青铜器向来访者炫耀着它们的光华。在宋俊荣的修复台上,她正在用刮刀仔细去除着附着在青铜器上的钙化土和铜锈,这件出土于宝鸡石鼓山的青铜四耳簋在她的细心清理下逐渐露出了清晰的纹路。宋俊荣告诉记者:“去除青铜器上包裹着的土和铜锈只是青铜器修复的第一步,这期间的基础工作量特别大。清理工作完成后才能逐步矫形、补缺。”

青铜器修复非常考验修复师的美术功底和耐心。修补青铜器时会用到一种特殊的透明树脂胶,修复师要自己用矿物质颜料调出接近器物本身的颜色,这调色的功夫就得练上好几年。等胶完全干透后还要打磨,遇到缺损处有纹饰时,还要根据需要复原刻画出相同的纹饰。做旧是修复的最后一步,需要修复师用精湛的技艺让修补的地方看上去天衣无缝。通常情况下,一件小型青铜器的修复周期在半个月左右,遇到锈蚀、残缺严重的情况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实验室的另一侧,修复师郭小侠正在用医用棉签轻轻擦拭着一件出土于刘家洼的漆盨。漆盨的上半部分已经基本清理干净,而底部依然与泥土一起被石膏外壳包裹着。这是因为漆器类文物比较脆弱,需要修复师们亲自前往发掘现场进入墓穴,用石膏将整个器物打包带回实验室后再进行处理。就像郭小侠所说:“对于修复师来说,比修复更重要的是保存器物的原始状态,以便给后续的研究提供更翔实可靠的信息。”经过近4个月的处理,这件漆盨虽然因为经年累月的侵蚀已经看不出最初的器型,但其上朱砂绘制的精美纹饰依然清晰可见。

一进入古代纺织品保护实验室,19摄氏度的恒温和50%的恒湿环境让人感到些微冷意。桌上一盘盘等待修复和研究的细小而琐碎的纺织物残片,就是路智勇每天的工作重点。“现在实验室里主要研究的,是法门寺地宫里发现的唐代纺织物。”他向记者展示了一块被固定在展示框里的蹙金绣织物残片,一根根由金箔捻绕而成的捻金线一圈一圈被缝订在织物上,形成的华美贵气的纹饰在透明有机玻璃板下闪烁着灿灿金光。为了解决这块残片修复后的加固、运输与展示的难题,他不断尝试用各种材质进行包装,在多次实验后才形成了这种保护性的压裱装置。

另一个展示框里,一条修复后的深褐色带状织物看着丝毫不起眼,“别看它不起眼,它可是法门寺舍利宝函的系带。”路智勇告诉记者,法门寺地宫发掘时本身就有很大程度的损伤,供奉在其中的众多丝织物都被损坏了,除了几件比较大的衣物包块被完整地留存下来,绝大多数都成了残片,这些残片的揭展、形变恢复和保护性修复工作非常庞杂。当记者问他天天进行这些专业性研究会不会觉得枯燥时,他笑着回答:“不会啊。这些织物看着相似但却完全不同,我每天都会获取新的数据信息、有新的发现,这对我来说都是乐趣。对这些纺织物的材质、工艺、纹样、种类和数量进行研究,提取有效信息,总结该朝代织物的特点,再通过从中获取的信息去研究该朝代的文化经济发展、服饰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是古代纺织品保护修复和研究的学术意义和历史意义。而这也就是我工作的意义。”

为文博事业抒写美好未来

文物保护修复是文博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由于这项工作的特殊性,大众无法近距离了解它,因此长期以来,文物修复工作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文物保护与修复的核心是对文物价值的全面保护。文物出土时受到温度、湿度改变和光线照射的影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变化,丢失掉许多重要的信息。而我们就要在考古发掘现场第一时间保护好文物出土时的状态。”省考古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李岗说,“相较于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师,我们的修复人员更像急诊科大夫。”

文物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迹遗物,反映了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和面貌,对今天的社会生活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文物修复不仅仅是为了将残破的文物修整复原后展示它的全貌,更重要的是对修复后的器物进行研究来体现它的科技、艺术和学术价值,发掘和发挥它的社会功能,为后世留下珍贵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

2017年,陕西省共实施大遗址考古项目12项,课题性考古14项,抢救性发掘及基本建设考古项目200余项,考古调查近40万平方米,考古勘探1440余万平方米,累计发掘面积3万余平方米,发掘墓葬2708座。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文物修复专业人员的缺乏。文物保护修复涉及学科门类多、学科交叉复杂,且需要完善的技能支持,只有长期的学习与实践才能培养出一名合格的文物修复专业人员。

为加强陕西省文博事业的有生力量,2017年1月,由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设立的“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在省考古研究院设站,由西北大学与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培养考古学方向研究生。同时,省考古研究院多次开展公众考古进校园活动,为曲江一中、陕师大附中等学校考古社团组织考古知识专题讲座、观摩考古发掘现场和文物科技保护实验室等活动,为文博事业的发展蓄积后备力量。

据了解,由省政府投资建设的我国首座考古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已于2017年2月28日在西安市长安区奠基建设。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集考古科研、公众教育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文化设施。届时,考古博物馆将向公众开放标本库房、信息中心、文物保护及科技考古实验室等部分工作区域,让观众不仅能看到陕西省考古史基本陈列和重要考古新发现陈列、文物的保护修复过程,查阅国内外考古图书资料,还能听到公众讲座、学术会议,参与考古互动活动,走近真实的考古工作环境,了解考古学科的基础常识。

新闻推荐

怎样快速读懂早搏心电图

许多人在体检或者做检查时都会遇到做心电图有早搏,可是,早搏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早搏心电图到底应该怎么看?陕西省友谊医院心电图室吕晨航介绍:早搏心电图中的早搏分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交界区早搏。...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妙手寻回文物春)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