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时报记者 王亚妹
很高兴能回到陕西,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的家乡。在山东济南工作十多年,每次和同事、朋友提到陕西,我都是满满的自豪,别看咱陕西人说话硬,但有一股愣劲儿,性格豪爽,做事不服输。这些年,每年我都会回家乡,不过一到西安,就直奔老家去了。这次有机会在这些地方走走转转,非常开心。希望这一次能和大家一起重新认识陕西,更新我的记忆,开启愉快之旅。
郑州晚报记者 汤如音
之前来过一次西安,游览了大雁塔,虽然当时停留的时间很短,但在我的印象里,西安是一个很有底蕴的城市,十三朝古都让人神往。特别是陕西人热情好客,豪爽的性格让人印象深刻。另外,陕西的面食在全国都非常有名,也让人难以忘怀。西安是一个厚重的城市,既好吃又好玩又好看,非常期待这次来西安,能游走大唐盛世,体验关中风情,也期待到袁家村等地体验游玩。
江南晚报记者 夏建文
西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座恢宏壮观的秦始皇兵马俑,犹如一颗璀璨的星星,让西安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永不谢幕的焦点;气势恢宏的明城墙,镌刻了漫长历史的沧海桑田;雍容华贵的华清池,萦绕着凄婉绝伦的长恨歌;鼓楼后的回坊琳琅满目的饕餮美食,彰显了民族文化的融合包容。今日之西安,古典与现代交融,时尚与大气共存,世界有西安,西安最中国。
云南日报记者 杨毅
陕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文化沉淀,在中华文明孕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屡开风气之先,人才杰作辈出,这些都是陕西宝贵的财富。希望通过本次活动,体验陕西的瑰丽山水和人文魅力,见证陕西旅游发展的辉煌成就,更希望通过中国高铁旅游媒体联盟这个平台,加强陕西和云南两地交流,让更多云南读者了解陕西、走进陕西。
华西都市报记者 李智
第一次到西安,是小时候从四川去沈阳探亲,那时没有直达列车,必须在西安换车。2017年底,因为西成高铁开通活动事宜,我去过西安四次,游览过兵马俑、陕历博、大明宫、大雁塔、回坊、永兴坊等景点,感觉整座城市有浓郁的古代风,特别有历史文化氛围,不愧为历史古都,美食极具北方特色,和川菜截然不同,别有一番风味。
北京晚报记者 李淼
我所想象的西安是斑驳、古老的,而我看到的却是历史文化沉淀之后流淌着新鲜血液的西安。最让我这个“吃货”激动的就是西安的各种美食,伴着晨露,我就开始了各色美食的体验之旅,最让我心心念念的还是早已“种草”的甑糕。带着“吃货”的敬意,我重返西安,去了解更多的古迹、文化和美食,让这十三朝古都、世界历史京城成为我心中的烙印。
山西晚报记者 胡斌
地缘关系,将山西和陕西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秦晋之好的动人典故也不断延伸出新的含义。在我年少时便对陕西心驰神往,想看看这里的兵马俑,想逛逛这里的华清池,想品品这里的回民街……尤其是今年过年期间,有关陕西的短视频更是几乎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毋庸置疑,这就是陕西旅游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陕西旅游能够四季常青的活力所在。衷心祝福陕西旅游事业蒸蒸日上,取得更大的发展!
春城晚报记者 刘嘉
有幸在三秦都市报社的邀请下,可以一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之前没有来过西安的我,对西安的印象都是从好友口中了解到的。来过西安的人都说,放下燥热的心,长长见识,感受不一样的文化魅力和艺术。若要感受中华大地的千年历史与文明,西安是不得不去的城市。此次贵报邀请,我才有幸和这座千年古都相遇,期待能好好体验一番西安的历史文化。
重庆晨报记者 杨浩
首先,非常期待首次造访西安,能够体验当地的美食、美景。此外,西安是一个面食为主的城市,作为米食为主的重庆人,我也特别期待品尝西安的面食,而且,听闻西安人能够将面食做出琳琅满目的品类,也是我这次希望前往体验的。西渝高铁已经开通,两座城市间的距离瞬间拉近,我将通过媒体平台,传播西安的旅游特色,让“双城”之间的游客有更多的互访。本报记者郑伊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梁璠)为了企业的利润,13家人防企业多次聚会协商,达成并实施固定价格,损害了下游房地产企业和终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9日,记者从省物价局获悉,物价部门已经依法对13家人防企业处罚220万...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