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写到他第16部长篇了。写出来,现实中有多少人看,或许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写下来,就是一种对现实的超越。一个文本,就是一个果实。就这样,贾平凹一个一个地结果子。透过写小说,贾平凹养成了他自己看世界的视角,养他自己的文气。这次专访到贾平凹,他的回复依然是手写字,字不大,个性之中有工整。透过字,能感受到他长于乡土、浸于传统文化多年的才子之气。
贾平凹:
写作的过程是与神相会的过程。别人看着辛苦,其实自己身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也是写作了几十年,已经成为习惯,成为生活的一种方式。至于怎么能有那么多东西要写?对待生活要存机警之心,从事写作得生饥饿之感。
贾平凹:
写作说到底,都是在写自己。你的能量,你的视野,你对天地自然,对生命的理解决定着作品的深浅和大小。我是写了几十年的人了,又到了这般年纪,有些东西我只能看透,有我的体悟,但更多的东西我也在迷惑,企图去接近它,了解它,向往它。
贾平凹:
我在写作中不愿意把体裁分得那么明明了了。任何作品的境界都是一样的,仅仅在长短上,结构不同而已。不是说要故意如何融合,只是随心所欲,信手而写。
贾平凹:
可以这么理解。写作、书法、绘画、收藏等等,这完全出自于爱好,出自于天性,其实审美都是一样的。我认为从事任何形式的艺术,一定要有现代性、传统性、民间性,他们是相互作用的。
贾平凹:
初学写作时你觉得你什么都知道,你无所不能,而愈是写作,愈明白了你的无知和渺小。越写越有了一种惊恐,惊恐大自然,惊恐社会,惊恐文字,作品常常是在这种惊恐中完成的,只想把自己体悟的东西表达出来,而不仅仅是一个传奇的故事或一些华丽句子去取悦读者。
贾平凹:
每个人都将死去,这很正常,但当身边的朋友死去,我们还是震惊的悲痛。他们的死是死去了我们的一部分。诗人说:生如灿烂之夏花,死如静美之秋叶。活着的时候,要把生命活得圆满。死的时候,要平静和安详,这是人生最理想的。
贾平凹:
作家是以文学与时代相处的,以作品梳理时代,也在梳理自己,以作品记录时代,也在记录自己。当作品企图影响朝着我们向往的理想前行时,也在提升着作家。当在作品中排遣自己身上毒素时,同时也是在排遣着社会的毒素。
贾平凹:
巴蜀伟大而且神奇,那里的辉煌历史,那里出现过那么多文学巨人,那里的山水美丽,都是我向往啊。我已十多次游历过许多地方,今后仍要多去。游名川、谈奇书、见大人,以养我的浩然之气啊!
贾平凹:
对于女儿显露出的才华,我既欣慰,但也担心,因为进入文坛,压力很大,是是非非也多。我希望她幸福、自在、平安就好。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新闻推荐
昨日下午,陕西本土电影《你就像一朵花》在西安博纳朱雀国际影城点映,当镜头出现西安钟楼、城墙、曲江街景等观众们熟悉的画面时,引发全场观众的共鸣。现场,制片人李向红、导演秦小鹏...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