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婧记者韩丹实习记者唐志春辛莹
陕西老年大学有一群特殊的老师,他们原本是各自领域的“武林高手”,却心甘情愿地在老年大学的讲堂上将自己的“看家本领”向众人倾囊相授。此外,这些“扫地僧”还针对老龄学员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引来众多老年“粉丝”的倾心跟随。
中医保健班
中医班的老师任建明在来老年大学任教前,曾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面对晦涩难懂的中医理论,他巧妙地将行医多年遇到的经典案例与课本相结合。一个案例就像一个有趣的中医小故事,学员们常常听得津津有味,“既学到了知识,又记住了实际的运用方法”任老师说。此外,刮痧课老师陶勇将营养学与经脉学相结合的课程理念,也广受老龄学员的欢迎。陶勇说他希望培养出100位老年中医妈妈,“按摩和针灸对老人来说都有难度,老人手上没劲,也找不准穴位,但是刮痧一板子下去,好几个穴位都刮到了,便于老年人的自我保健,也能给他们的小家庭带来健康。”
学员杨睿以前体弱多病,苦于无良方可解,后来对传统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经过三年陕西老年大学中医保健班的学习,她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中医疗法为自己进行身体保健。最让她欣喜的是,得知她正在学习中医保健,周围的朋友们也开始向她请教一些中医知识。杨睿说,“助人利己,这使我有了小小成就感”。
学员刘萍却是为了年迈多病的父母来到了陕西老年大学的刮痧班。“自从学了刮痧,我慢慢给父母调养好了身体,有时还能给自己派上用场。”除了刮痧,她说老师还会教给大家一些保健知识。刘萍说:“穿衣过厚会上火,饮食不当会上火,思虑太甚也会上火。”
英语班
在英语老师周玲的课堂上,常常充满了欢声笑语。为了减轻老年人学习英语语法的压力,提高大家对语言的兴趣,她的教学常以口语会话为主,有时还索性把外国友人请入课堂与学员们实景对话,极大地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以前我的学员打招呼仅限于Howdoyoudo这样的老式英语句子,现在他们出国用英语点餐、买东西一点都不怯场。”“我会尽量把课本上的语法知识讲得简单灵活,强调音标的正确发音,以便老年人通过音标学习更多的单词。”提到老年特色课程的成功,她对陕西老年大学的人性化管理模式赞不绝口:“没有学校的大力支持是无法实现的。”
学员杨晓燕说因为自己热爱旅游,常有机会接触外国人,由于能听懂英语但不太会说,便心存了学习英语来充实自己的想法。有一次,她去上海办事,看到饭馆的传菜员也能跟外国人用英语流利交流,“对自己触动很大”,她感慨着,回来后便下定决心在陕西老年大学学习英语。杨晓燕说:“这里的课程对老年人更实用,我们学英语要勇于开口,多说几次就有了自信。”
学员路芝英有个宝贝孙子生活在香港,因为孩子从小说英语,为了方便与孙子交流,她来到英语班从abc学起。两年过去,她现在不仅能用英语与孙子简单交流,还学会了使用智能翻译软件为朋友购买的进口药品翻译英语说明书。路芝英说:“咱们西安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以后来旅游、投资的外国人会越来越多,学一门外语对我们的老年生活会有很大帮助。”
以班带团声乐班
声乐是以人的声带为主,配合口腔、舌头、鼻腔作用于气息,发出的悦耳、连续性、有节奏的声音,其中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声乐老师李忠龙认为老年人学习合唱的关键技巧在于“音准和节奏,把这两项掌握练习好,什么类型的曲目演唱起来都不怕。”谈及7年前来老年大学代课的初衷,李忠龙老师希望学员们不止学会了演唱一两首歌曲,他更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陕西老年大学创办老年人的专属合唱品牌,从而推动这支专业的老年合唱队伍走向社会发展。朱幼涛老师正是这个老年大学合唱团的团长。他介绍说陕西老年大学声乐班目前在册人数(包含各分校)已经达到了2.6万人。因为以前没有成立合唱团,很多学员在声乐班毕业之后自然流失,“非常可惜”,他感叹道。谈到声乐的好处时他说:“我们之间流传一句话叫唱歌能养生。”他认为唱歌首先要记住歌词和音律,是一种脑力劳动,有时还会跟随音乐舞动身体,因此既能健身又能壮脑。
凑巧的是朱幼涛也曾是一位声乐班的学员,回忆起刚退休时的生活,他坦言“有点不适应”,每天在家看什么都不顺眼,总给家人找茬、添乱。在儿子的鼓励下,他于两年前来到老年大学学习声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开阔了心情,锻炼了身体,还因组织能力强被推选为合唱团团长。
学员郝志鹏也觉得自己的收获很大,因为年轻时喜爱唱歌,他在退休后来到陕西老年大学专门学习声乐。他说来这里学习之前是不认识歌谱的,通过专业系统的学习,觉得自己声乐水平比之前的业余演唱有了很大改进。郝志鹏说:“在班里学习声乐,还能参加合唱团一起比赛,既能放松身心又能增强集体荣誉感。”
摄影班
摄影老师李永刚的启蒙恩师是曾经拍摄过《白求恩大夫》的中国著名摄影艺术家吴印咸。在还没有彩色照片的年代,李永刚曾把黑白放大机改成彩色放大机,并设计了恒温槽用以制作彩色照片。担任陕西老年大学的摄影老师后他制定了适合老年人学习的教学大纲,设置了光学、色彩、透视学这样的专业基础课程,又在课堂上使用投影仪投放自拍的照片指导学员,通过成功和失败作品的对比,让大家更直观地学习摄影。李永刚说:“摄影本身就是在追求美,比如你拍摄老人,用光和曝光的不同就会让老人显得年轻或者衰老。”他经常带着班里的学员出去采风,实地指导教学拍摄。谈及对老年人学习摄影的建议,李永刚说“随着科技的发展,老年人即使用手机也能拍出身边的美景,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双发现生活美的眼睛。”
学员谢金萍说学员们为了提高摄影技术,常在课下相聚探讨,取长补短。李老师也会义务为他们进行摄影辅导。“我们的初衷是为了快乐,把别人拍美了,大家就开心。”但在后来的拍摄中他们的目的悄悄发生了转变。谢金萍解释道:“比如在街拍时正好拍到有位路人搀扶老人过马路,我们就会把照片发到自己的微信群里,宣传扩大这样的社会正能量。”她说学员们还自发成立了志愿者小分队,或在夏天捐钱买西瓜去慰问环卫工人,或者为年迈不便出门的老人上门免费拍照。“越学越上瘾,摄影已经占据了我生活的一大部分,通过摄影,我们既能老有所乐,也能老有所为。”她高兴地说。
国画班
“工笔花鸟画是运用特制的毛笔、颜料,在专用的熟宣纸或矾绢上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的一种特殊的画种与技法。学员们需要具备很高的艺术水准。”张月老师说。已经拥有近二十年教龄的她,面对零基础的学员,一般从艺术概论教起,素描、色彩等美术基础课程满两年才正式向学员们讲授工笔花鸟的画法。“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从怎么选笔,怎么铺纸的细节来教他们。”张勇老师认为花鸟画中的细致讲究,不仅能锻炼老人们的耐心,也使他们的心境更趋于平和,对老年人的长寿大有裨益。“山水画虽然只是以自然景色为主体的传统画法,却依然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多种表现形式。”车建军老师认为,山水画贵在意义的表达,老年人能用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融入绘画创作中,展现出年轻人无法描绘的深远意境。
谈起在老年绘画班的学习感受,学员蒲利珍不好意思地说,学校有严格规定,学员只能坐固定座位,但是大家为了能近距离观察老师的工笔示范画法,每次都将老师团团“包围”。她无奈地谈起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视力在逐渐下降,有时要花费一年时间才能完成几幅满意的工笔画作品。“但这里教学条件好,老师水平高,我们越学越有兴趣,再难也要学。”她坚定地表示。
学员张凌力在经过十多年老年大学绘画课程的学习后,早已摆脱普通学员的身份,加入陕西省美术家学会升级为一名真正的山水画家。她非常感激老年大学的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可以说将我的人生领入了另一个人生巅峰,要学就学出个名堂。”
陕西老年大学简介
陕西老年大学是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老年大学。开设有国学、书法、国画、声乐、舞蹈、戏曲、外语、保健、实用技能等九大系共70多个专业。仅校本部目前在校学员就达8000多人,各分校学员达到1.8万人。学校开办了省级老领导书画班,组建了书法研究院、艺术研究院、文艺演出队、时装模特队、艺术合唱团、秦腔演唱队等以学员为主体的活动团体10多个。现有西大街校区、南郊原省教育学院校区、西五路北校区三个教学区,设立分校21所。学校拥有电教设施和钢琴、电子琴、多媒体演示教学系统等多种教学设备,可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需求。
新闻推荐
荐书人:王晓勇(哲学博士,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哲学专家,当代陕西研究会秘书长) 推荐图书:《欧洲文明十五讲》 陈乐民 著
要深刻理解大国崛起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宏大概念,首先必须了解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而要了解美国,首先必须了解欧洲,尤其是欧洲的文明发展史。陈乐民教授的《欧洲文明十五讲》讲的不是“地理欧洲...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