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李彦伶 文/图
作为一名连任三届的省政协委员,多年来,杨霜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为讲好陕西故事鼓与呼……
用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
“我是一名陕西省政协委员,肩上担负着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为这个时代作出更大的贡献,才能无愧于政协委员这个称号。”2016年,杨霜林受邀参加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在演讲前他用这样一句话作自我介绍。
在题为《中国传统文化在产业转型中的价值》33分钟的主题演讲中,杨霜林的演讲17次被掌声打断。得到台下北大学子和千名优秀企业家的一致好评,有效地传播了陕西优秀的传统文化。
作为一名文化艺术界别的省政协委员,杨霜林始终不渝为陕西省文化大发展鼓与呼。
杨霜林走访发现,陕西本土的雕塑比较乡土,厚重程度不够,缺乏历史和文化积淀。在随后形成的题为《全面改造西安市城区城市雕塑树立大都市文化理念》的提案被采纳。西安市南门外等地的几处雕塑被拆除,新增的几处雕塑,增加了很多厚重的元素。
随着第一份提案的有效落地,对杨霜林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作为委员,我们就要珍惜这份荣誉,利用好政协这个平台共商国是,建好言献好策!”杨霜林说,在多年的履职生涯中,他提交了数十件提案,做各种文字记录和报告10余万字。
用文化讲好陕西故事
坐落于西安市北院门144号的高家大院,作为明代遗留下来的传统院落一直备受关注。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墙都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故事。如何让这些古建筑在保护的基础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始终牵动着杨霜林的心。很快,身为画家的杨霜林转而投身文物修复与保护工作之中。
历时4年,修复后的高家大院以鲜活的姿态展现在游客面前。如今的高家大院先后被确定为省、市两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至少可以为北院门地区吸引80万人次的游客量。
“力所能及地参与公益事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杨霜林说,作为一名文化界人士,有责任宣传好陕西,有义务讲好陕西故事。
当第一次看到文安驿的残垣断壁及废弃窑洞时,杨霜林当即决定要传承和保护这些古窑居建筑,开始“百年窑居的复原”工作。
此后,杨霜林特意从延安等地民间收购百年以上的老窑洞,按照顺序和形状进行编号,在文安驿原貌重建。
“通过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当地群众深刻感受到幸福的存在。”谈及老窑洞修复的初衷,杨霜林说,“一千孔古窑居建筑”就是陕北文化的集中体现,渗透着人们对于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2014年以来,他们已陆续完成了一千孔百年以上老窑洞群的修复、保护和改造工作。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不仅仅是要做好本职工作,还应在行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奉献社会。”说到自己的履职感悟,杨霜林说,当委员就要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
新闻推荐
春天是一个万物生长的美好季节,也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明媚,春风和煦,春草青翠,春花芬芳,春雨贵如油……春天时光珍贵,趁着大好春光读些好书是生活中的美好事情,是人生中的珍...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