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
高铁驰骋、飞机升空,现代农业、精准医疗,无人驾驶、人工智能……
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不断刷新着人类认知和活动的边界,广泛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并非一蹴而就,其中的大厦之基、创新之源就是基础科学研究。在科学技术成为社会发展主要推动力的今天,我们需要给基础科学研究更多鼓励与呵护。
基础科学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没有基础科学研究,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回顾过去,正是爱因斯坦等伟大科学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基础理论的出现,夸克模型、大爆炸模型、DNA双螺旋模型以及板块模型的建立,形成了人类崭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这些成果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基于这些基础理论,诞生了无数改变我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新技术、新工具,人类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依靠持续的科技创新,重视和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只有重视基础科学研究,才能保持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
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从而取得一系列原始创新。但是,基础科学研究的特点决定了它急不得。基础科学研究着眼于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同时,基础科学研究更加关注科学的长远价值,短期的效果很难显现。这不仅需要科技人员有甘坐冷板凳的决心和勇气,更需要有一个鼓励科技人员坐冷板凳的环境,允许科技人员自由畅想、大胆假设,宽容失败。
中国已迈入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阶段。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对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作出部署。《意见》明确了我国基础科学研究三步走的发展目标,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涌现出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和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
近年来,陕西省在科技创新上的成就有目共睹,科技已成为驱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这与陕西省长期以来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工作息息相关。陕西省以“鼓励科学研究,支持源头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全社会各类经费及计划项目的支持,充分发挥基础研究的学科优势。近年来,陕西省基础研究成绩突出,基础研究的进展极大解决了制约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和深层次科学问题。
当前,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正处于创新发展的新阶段。来自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各领域对源头创新的巨大需求将集中释放,迫切需要基础科学研究发挥战略引擎的作用。作为科教大省,陕西应继续发挥基础科学研究优势,不断加大投入,优化环境,为创新驱动发展贡献更多“陕西智慧”。
新闻推荐
5月19日,由杨凌示范区管委会、陕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举办的杨凌示范区旅游推介大会在西安举行。推介会上,杨凌...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