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唢呐
本报记者 侯红雷
当红色的幕布徐徐落下,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时候,文艺界专家学者为它点赞,陕北民歌手们为它歌唱,群众为它鼓掌——高端、大气、上档次!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这一榆阳头号文化工程,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成为一个展示陕北民歌发展成果、普及陕北民歌基础知识的展品丰富、内容权威、功能完善的全国一流音乐类博物馆,只用了476天。
那么,它是如何在476天的时间里由一个想法变成一座博物馆的?
最初的想法——让陕北民歌有个自己的家
“陕北民歌是黄土高原的文化符号,饱含着陕北人的精神基因,代表着独特的精神标识。陕北民歌在演绎流行的过程中,向世人尽情展示着陕北人特有的思想情操和爱恨情仇,积淀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变迁的丰富内涵。陕北民歌的发展变迁史,就是一部陕北人民的精神史、心灵史和命运史。陕北民歌植根于人民生活,始终与民族命运相联系、与时代旋律紧相随的文化品质,已成为三秦大地乃至中华民族的一张文化名片和艺术瑰宝。榆阳区是陕北民歌的重要发源地和传唱地,保护好、传承好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义务。”榆阳区委书记苗丰说,“让祖祖辈辈传唱的陕北民歌有个自己的家”,这便是最初的想法。
有了想法,就有了实现想法的行动。
2017年2月3日,榆阳区委、区政府决定建设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随后,立即成立了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建设领导小组,区委书记苗丰、区长贺利贵任领导小组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日常。从此,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密集的脚步——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建成开馆
从2017年2月3日成立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建设领导小组开始,到2018年5月23日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正式建成开馆,只用了短短476天,这个脚步是怎样的密集啊:
2017年2月22日,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建设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之后领导小组不断召开会议,一次次地研究解决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推进高效建设。
2017年3月2日,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筹建工作专家座谈会在西安召开,听取省内专家建议意见。
2017年3月12日,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筹建工作专家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听取国内专家建议意见。
2017年3月18日,区委书记苗丰在区政协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建设有关问题,听取设计单位关于布展工作的总体策划和基本思路。
2017年4月1日,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民歌博物馆筹建工作进展,讨论制定出博物馆建设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当月,筹建工作组便开始搜集整理陕北民歌各种曲目资料和文字、图片、实物等。
2017年6月17日,区委书记苗丰赴北京,登门拜访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邀请其为民歌博物馆题写馆名“陕北民歌博物馆”。
2017年8月10日,榆阳区委、区政府在西安举行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第一次实物展品捐赠仪式,共收到捐赠实物展品2800余件。
随后,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筹建办陆续征集各类实物556件。
2018年5月10日,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第二次实物展品捐赠仪式在榆阳区举行,截至此时,筹建办共征集实物展品3350多件。
2018年5月23日,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正式建成开馆!
辛劳的付出——共同铸成精品文化工程
从选址规划、学习考察、专家选聘,到展陈设计、文物征集、综合布展,榆阳区全区上下齐心协力,社会各界鼎力相助,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建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民歌音乐博物馆。
开馆仪式结束后,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筹建办的工作人员王小军面带笑容说:“从去年2月到现在,终于看着它一步步建好了。一年多了,我们还没有过过一个周末,终于能过一个周末了。”王小军的话也代表了全体筹建工作人员的心声,他们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累并快乐着。
在连续奋战的476天里,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建设领导小组和筹建办工作人员跑遍了大江南北,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的珍贵文物资料,共征集到古旧书籍、乐器、手稿、名人用过的物品等实物展品3370件;辗转京沪晋陕宁蒙等多地,专访名人专家130多位,走访采访民间艺人500多人,录制采集视频资料达400多小时;外出学习考察知名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35个;征集收录陕北民歌学术文章74篇。
同时,榆阳区主要领导周密谋划,精心指导,多次现场解决问题;区级相关分管领导全力支持,密切配合;区政协一班人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各部门齐心协作,热情奉献;布展团队科学管理,精益求精,高标准、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了布展任务……
可以说,是所有参与建设的工作者们夜以继日地苦干实干、追赶进度,用高度负责、精益求精的使命担当,共同铸成了这个精品文化工程。
多方的支持——让陕北民歌永放艺术之光
一年多来,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建设得到了中省市各级领导、文化界知名专家学者、陕北民歌新老艺术家以及广大爱好者的大力支持,纷纷尽智出力,积极建言献策,惠赠大量实物展品。
贺敬之对博物馆建设给予高度期望,并亲自为之题写馆名。原文化部副部长、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周和平,以及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旅发委、省音乐家协会等省市部门和各级领导,都给予悉心指导和全力支持。
同时,曹谷溪、乔建中、贺艺、尚爱仁、刘燕平、马子清等老艺术家,对博物馆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来自全国各地的热心人士,高风亮节、慷慨相助,多次捐献出一大批宝贵的文物资料。
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这一榆阳头号文化工程,成为了传承陕北民歌文化精神、展示陕北民歌发展成果、普及陕北民歌基础知识、繁荣陕北民歌文创事业的重要平台,成为了展品丰富、内容权威、功能完善的全国一流音乐类博物馆,成为了陕北民歌研究创作的高地、年轻艺术人才辈出的摇篮、全国民歌交流荟萃的殿堂。让陕北民歌这一文化瑰宝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更加绚丽的艺术光彩,让从黄土地里成长起来的陕北民歌永久延续她的生命之火、艺术之光!
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简介
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金沙路与红山东路十字路口西北角的陕北民歌文化广场内西北角,是榆阳区委、区政府加快“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提升榆阳文化品牌影响力,展现榆阳文化自信的重大工程。
该项目占用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二、三、四层建筑空间,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总建筑面积11800㎡,其中布展面积约5680㎡,建设范围涵盖博物馆序厅、传统陕北民歌展区、革命陕北民歌展区、建国30年陕北民歌展区、新时期陕北民歌展区、陕北民间音乐艺术展区、陕北民歌专题展区、临时展区等八大部分;公共部分装修及配套功能展区约6120㎡,建设范围包括文创产品销售区、书吧咖啡休闲区、餐饮中心、陕北民歌培训中心、陕北民歌体验中心、陕北民歌交流中心、陕北民歌录音制作中心,以及相关配套板块。另外,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五百人剧场装修兼顾陕北民歌大舞台的功能,可满足各类演出需求。
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立足“全国性、唯一性、权威性”的目标要求,力求打造全国一流的音乐类博物馆。整体项目将以精品化的设计理念,创新性的展示诉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力打造成为陕北民歌艺术发展展示的崭新窗口、市民深入了解陕北民歌的广阔平台、专家学者交流研究创作陕北民歌的主会客厅,大中专艺术院校及中小学生学习和传承陕北民歌的教育基地,全国最大的陕北民歌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庞玲玲通讯员赵毅“盐要少放一些,嗯,对,还有,醋太少了,再来点儿……”李莉娘家在陕西汉中,今年“五一”远嫁到了八九百...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