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红
6月12日下午2时许,刚开完庭的王征整理着手中的案卷,一起案件从早上开庭直到下午结束,简单地吃过午饭后,他又投入到工作当中。
王征是彬州市人民法院新民法庭庭长,2005年考入彬州市法院,刚进院的他便来到基层法庭,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到庭长,王征一步一步走得踏踏实实。13年间,他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调纠纷、解矛盾、审案子,“小镇大法官”王征的足迹遍布辖区的每一个村落,为的是从根源上解决当事人的实际问题,多年的坚守也赢得百姓称赞。
把爱护和关心落到实处
“审理案件的同时,尽可能去帮助有困难的当事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也能获得对方的认可和理解。”
今年在办理一起一方下落不明、一方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离婚案件时,王征多次前往相关部门,帮助患病当事人申报贫困户、农村合疗慢性病保险、大病保险、残疾证,解决了当事人及其家庭的生活医疗难题,并在省委政法委、省高院、市中院的关注下,为当事人获得了司法救助金。
“在诉讼程序中,要充分保障每一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王征说,对无法到案当事人的权利给予特别程序的保障。去年年初,在办理一起离婚案件时,发现被告一方下落不明,被告父母表示女儿可能已经遭遇不测且在公安机关报案,为了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权利,王征没有选择按照惯例对被告进行公告送达、缺席判决结案,而是前往两地派出所对被告的情况进行调查走访,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为被告进行了失踪人口登记。由于心疼被告的父母、女儿,他在媒体上刊载文章,希望被告能够尽快回家。一年后,被告出现在新民法庭的家事审判庭,原来,当年被告怀揣发财梦携带家中积蓄被骗入了传销组织,从此与家人失去联系。直到去年10月份,公安机关盘查身份证发现其为失踪人口,借此得以逃出传销组织。
让更多的案外群众受益
从城市到最基层的农村,王征对基层群众的艰难困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农村的高额彩礼是他最先遇到的社会问题。一起因彩礼引发的案件让他记忆犹新。
男女双方经人介绍认识,不久后订了婚,高额的彩礼让原本就不富裕的男方家庭负债累累,然而,两个年轻人婚事订下不久后,因小事情闹了矛盾,最终两人分道扬镳,男方因为彩礼将女方诉至法院,承办该案件的正是王征,在他的多次劝说和调解下,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此后的工作中,王征发现,高额彩礼引发的纠纷在农村较多,给男女双方以及家庭都造成影响。他为此进行专题调研,并多次向上级单位汇报,并利用在国家法官学院培训的机会将该问题提交给最高人民法院,最终以调研报告形式发表在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官方网站,引起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当地和周边县掀起了抵制高额彩礼的行动。
因地制宜干工作
王征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开展基层工作,深入基层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力求从根源上解决当事人的实际问题,使法庭工作与当地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在法庭工作中体现因地制宜的特色,更具灵活性和人性化。一起起积怨多年的矛盾经过他的调和破冰化解,案件调撤率达到90%以上。
数据显示,王征年均办案150余件,结案率达97%以上,审判绩效在全院法官中始终名列前茅。由于工作出色,他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办案之星、办案能手、全市办案标兵,被市、县两级政法委评为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他所在的新民人民法庭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并荣立集体三等功。(F)(2)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静)近日,陕西省青年作家梁新会的散文集《树树皆春色》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发行,为古城西安又增添了...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