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晓霞
央行行长易纲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了保险行业开放的最新举措,保险行业迎来全面对外开放。
保险业是我国金融领域开放最早的行业。2003年底,外国非寿险公司在我国设立形式限制放开;2004年底,我国对外资寿险公司放开除法定业务和持股比例限制外的所有业务领域。
十余年过去,在陕西省经营的外资保险公司发展情况如何?
陕西外资险企超过10家
外资保险公司,是指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外商独资保险公司和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据陕西保监局统计,陕西省现有外资人寿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7家,分别为中意人寿、恒大人寿、星光海航人寿、瑞泰人寿、工银安盛人寿、交银康联人寿、招商信诺人寿。这7家机构目前下设14个中心支公司、5个营销服务部。今年新申请入陕的外资保险机构华泰人寿陕西分公司正在筹建。
总体来看,在陕外资寿险机构业务特点为业务规模小、产品种类少、业务渠道单一。在业务规模方面,在陕的外资寿险公司年保费规模最大的近3亿元,最小的8000多万元,在市场上总体占比不到6%。在产品品种方面,大多数在陕的内资寿险公司在售产品涵盖各个类型,有近百个产品。而目前在陕的外资寿险公司产品以传统寿险产品为主,偏重保障型,类型比较单一。在业务渠道方面,大部分内资保险公司都是综合性公司,拥有个险、团险、银保、经代、电销等多个销售渠道,而目前在陕外资寿险公司业务拓展主要借助股东资源,银保、团险以及电销渠道占比较大。
在财产险领域,截至目前,陕西财产险市场28家省级分公司中有外资保险公司4家,分别为三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安盛天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和中意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
外资险企遇发展瓶颈
外资险企在陕发展的情况与全国情况基本一致。据统计,2017年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市场份额为5.85%。有观点指出,外资险企从我国放开保险市场,摩拳擦掌进入中国市场,但十余年发展不尽如人意。
从外资险企比较关注的寿险市场来看,在陕遭遇发展瓶颈的主要原因有五个:外资公司机构少,且只开设到市一级,业务铺展下沉速度较慢;外资公司个险代理人队伍小,有的甚至完全依靠中介渠道,业务发展受限;外资公司50%的内外资股权结构造成双重管理,问题常常议而不决,经营灵活性较差;股东更迭频繁造成人事动荡,增资困难影响正常持续经营;外资品牌知名度不高,消费者抱有疑虑。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保险市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但历史短,大众保险意识相对薄弱。与西方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相比,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存在经营理念、文化理念和价值理念等方面差异。从外资产险公司在陕发展情况来看,也存在一些普遍问题,例如发展相对缓慢、分支机构设置不健全,面临中资公司强大的竞争压力等。
中外险企有望优势互补
尽管发展不尽如人意,但不可否认,外资险企对陕西保险市场影响不小。
首先,外资险企输入了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外资保险公司拥有国外数百年经营积累的管理经验,对客户的服务和维护比较周到细致,更多外资公司进入陕西市场会带动内资公司比拼服务质量,从而提升改善整个市场的服务水平。其次,外资险企的到来进一步丰富了市场上保险产品的供给,给陕西保险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此外,外资保险公司特色化经营效果明显。中航安盟陕西分公司在陕西省2017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占比达47.05%,安盛天平陕西分公司在陕西省2017年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占比达99.50%。外资保险公司在经营稳健性、重视保险服务、以效益为导向不盲目追求扩张规模等理念都值得中资公司借鉴学习。
随着未来保险行业对外资全面开放,监管部门将进一步提升中国保险市场对外资保险机构吸引力,国内对外资保险机构准入政策和监管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外资保险公司也将凭借丰富的专业化管理经验、成熟的技术、新产品设计和雄厚的资金,从中国本土实际情况出发,逐渐扩大其市场份额,提升盈利水平,形成中外资保险公司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局面。广大保险消费者也将受益于多样化的保险产品供给。
新闻推荐
陈嘉社会文明内涵丰富,包括了对于诚信、爱国、公平等共同价值取向的追求。其中诚信是社会文明最为基本的要素,其构成了人与...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