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魏建军)8月2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8年上半年陕西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上半年陕西省工业运行总体表现为增速加快、结构优化、效率提升。该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为近4年最好水平,高于去年同期1.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0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4位,取得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好于预期的发展成果。
新能源汽车占全国总销量的15%
今年以来,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以下简称“陕西省工信厅”)及时出台《工业稳增长促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召开陕西省工业稳增长促投资推进会,明确“五抓五促”目标要求。省市工信部门加强工作协同,狠抓政策措施落实,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举措,着重抓好以销促产、省内配套和新增产能项目的投产达效,对汽车、消费品、电子产品等销售增长快的重点企业实行超销售奖励,对上半年投产的重点项目进行贷款贴息,对重点企业开展地产品协作配套、重大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应用实施奖补,有力促进了陕西省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陕西省工信厅陆续出台了18条产业链推进方案,对产业发展进行精准指引,建设制造强省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上半年陕西省工业在现代化工重大项目、千亿元现代医药产业、大数据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发展方面有序推进。同时,明确300万辆汽车产业发展目标,设立4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汽车产业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
上半年,陕西省汽车产销32.85万辆,增长8.34%,高于全国增速4.1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实现产销6.32万辆,增长190.4%,高于全国增速100个百分点,占全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15%,稳居全国前列。
军民融合总收入预计1250亿元
今年上半年,陕西省工信厅坚持创新驱动,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陕西省工信厅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国家增材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的意见》,修订并发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实施办法》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重点推动绿色制造工程建设,推动企业实施绿色化技术改造。陕鼓动力等4户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示范工厂,一批绿色产品进入国家级绿色生态设计产品行列,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国家级绿色园区。
同时,中小企业和军民融合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上半年,陕西省新增私营企业9.6万户、个体工商户28.1万户,同比均增长40%以上。该省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57户。培育认定11个国家级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74个省级基地。中小非公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居全国第一方阵。
其中,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新舟系列飞机达成地方资本、民营资本与军工资本的深度合作。上半年,陕西省新增“民参军”单位41家,累计738家,实现军民融合总收入预计1250亿元,增长12.5%。
下半年狠抓稳增长政策落实
下半年,陕西省工信厅将积极开展稳增长调研服务督导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再引进一批产业链配套企业,促进龙头企业扩大本地采购。坚持以销促产,办好陕西名优工业品展销会等各种促销活动。
同时,落实好陕西省支持汽车产业发展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对已落地项目政策兑现。加大西安吉利、比亚迪二期、陕汽宝华整体搬迁等重大整车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对接上汽、北汽、广汽、长城等龙头企业,争取新的整车项目在陕布局,力争建成和在建产能突破260万辆,确保陕西省汽车产业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全年完成整车产量70万辆目标。
另外,坚定“陕西2025”实施,加快支柱产业培育,突破一批产业链“卡脖子”环节。将组织开展工业强基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并继续扩大重大装备首台(套)推广应用,对接国家进一步调整完善首台(套)装备目录,争取陕西省更多企业的产品列入政策支持范围。围绕支柱产业和重点领域,开发重点新产品500项以上,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新闻推荐
8月22日以来,国务院派出的31个督查组分赴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马不停蹄投入实地督查工作。国务院大督查具体怎么...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