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莉芳正在为藏族同胞义诊。全莉芳供图
本报记者 王宴 见习记者 刘泽荣 “回家的感觉真好,这一年的时间远离家乡和亲人,也没睡过一次好觉,终于可以好好休息陪陪家人了。”市3201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全莉芳说。去年7月,当得知陕西省组建第三批组团式医疗援藏队时,她毅然报名参加,赴平均海拔4500米之上的西藏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援藏工作。8月28日,记者采访了不久前刚回汉中的全莉芳,听她讲述难忘的援藏历程。
2017年7月25日,陕西省第三批援藏队的18名队员们来到西藏阿里地区。这里与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接壤,面积34.5万平方公里,人口仅11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当地平均寿命只有58.8岁,每年人口死亡率较高,由于高寒缺氧,伴随着各种并发症的产生。阿里年平均气温0℃,医疗队所在的狮泉河镇冬季终年低温严寒,年平均气温不足零度,冬季极端最低气温-41℃,夏季极端最高气温21℃,昼夜温差极大。阿里离拉萨1700公里,距离新疆喀什1300公里,这样恶劣的环境气候下,当地人生病也只能在当地救治。
“我刚到拉萨就出现了心率过快的反应,正常人的心率在60—140之间,我的心率在130。医疗队队员们的身体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严重的胸闷、头痛、感冒,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甚至视力下降、双耳暂时失聪、心脏出问题。等到医院后我又患上了从没得过的高血压,每日被头疼折磨,只能一边工作一边吃各种药,一年内吃完的药盒装了好几大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今年40岁的全莉芳说。她每天都要带着氧气管睡觉,如果在睡梦中氧气管掉落就会被严重缺氧的环境憋醒。由于难以适应,援藏期间她没能睡一次好觉,整夜睡不着的她靠服用安眠药度过了这一年。
她援助的阿里人民医院处于西藏平均海拔最高、气候最寒冷干燥的地区,环境条件十分恶劣,基础设施差、医疗技术落后、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她此次的主要工作是帮助所在医院在护理管理上完成三乙创建工作(即创建医院等级为三级乙等医院)。
据悉,援藏期间,她对全院护士进行业务培训16场,操作培训22次,护士长管理知识培训3次。建立护理查房制度,业务查房8次。去年12月带领外科、手术室、供应室等护理团队,协助新疆专家完成大量的“肝包虫”手术工作。完成了护理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上选派7名护理骨干赴往内地进修学习,培养专科护士3名。编写护理相关书籍11本。今年4月举办医院首届“护理应急小组培训班”。5月初举办阿里地区首届“包虫病培训班”。5月底带领全院护理人员完成“三乙”等级评审工作的初审工作,得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这一年的时间,她既要克服身体上的不适,又要完成三乙创建,繁重的工作常常让她加班加点。但她始终乐在其中,“人的一生很短,有幸作为援藏医疗队的一员,为纯朴善良的藏族人民做贡献我深感自豪。这是一段难得的人生历练,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从业21年的全莉芳说。
新闻推荐
日前,收录了我国333万余条自然和人工河流、湖泊、水库、水渠等水系实体数据的全国水网数据库正式建成。自此,每条长度500米...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