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妍
随着放学铃声的响起,拉萨市实验小学的藏族小学生们陆续离开了学校。打扫完教室后,从陕西来的援藏教师王珏锁好门窗,急急忙忙赶到办公室,年轻的藏族教师们正等着她指导教学。
月儿悄悄爬上了窗棂的时候,王珏挤上公交车回到十几公里外的宿舍。因为高原反应严重,她没有胃口吃饭,打开吸氧机猛吸几口后就昏昏入睡……这就是王珏在藏区日常的工作。
王珏是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2015年,教育部开展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她踊跃报名并成为一名援藏教师。在克服艰苦的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影响的同时,王珏将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藏族教师。
王珏在拉萨市实验小学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负责日常语文教学工作。教学之外,她还积极承担了教师听课、评课工作。她被学校认定为“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的师傅,担任教研引导、听课培训的工作。
为帮助藏区学生突破语文障碍,她每天带着学生们读绘本、听儿歌。为了让学生们有效掌握拼音这一学习汉语的工具,她每天将要学习的汉语拼音音节逐个范读,并且在放学后用家长微信群发给家长,督促孩子熟记。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们学习拼音的兴趣,王珏让学生将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用拼音在黑板上拼写出来,每天熟读后再进行更换。她还建议家长带领孩子一起观看喜闻乐见的拼音动画视频,为学生们营造校内校外良好的语言环境。虽然超负荷的教学工作和诵读让她的嗓子一度几乎无法发音,但每当听到学生们用清晰流畅的汉语朗读课文和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发音时,王珏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她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敬业的工作态度,赢得了藏区学校、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的广泛认可。拉萨市教育局授予王珏援藏教师荣誉证书,家长们为她献上哈达和锦旗表达深深的敬意。
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较大,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在这些困难面前,瘦弱的王珏都咬牙挺住了。王珏说:“这次援藏支教对我来说,是心灵的一次净化和升华。那些高原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每天都在鞭策、激励着我;那些长期坚守在藏区的老师们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加坚定了我为雪域高原的教育事业贡献心力的决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浩宇记者贺艳)金秋时节,凉风送爽,你有没有注意到,入秋之后,连风都是凉凉的。今明陕西省有一次降水过程,秋雨来啦。据省气...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