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闻 西安市 铜川市 宝鸡市 咸阳市 渭南市 延安市 汉中市 安康市 商洛市 榆林市
地方网 > 陕西 > 陕西新闻 > 正文

稻香鸟鸣看巨变

来源:汉中日报 2018-11-01 10:2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通讯员 康军 宋江浩洋县捷报频传:2015年,中国国家认监委授予洋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该县成为西北地区“有机第一县”;2017年,在陕西品牌价值评价中,洋县朱鸟生态有机产品区域品牌价值由2016年的44.5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70.57亿元;今年5月,朱鸟国际论坛在洋县召开……

日前,笔者走进洋县大地,从稻田、庄户人家房前屋后朱鸟的歌鸣中,去聆听感受这里的生态巨变。

山清水秀引“ 鹮”来朱鹮,被世界鸟类保护联盟列为“国际重点保护鸟”,素有“东方宝石”之称。上世纪80年代,野生朱鸟相继从俄罗斯、日本等主要分布国消失。

从1978年开始,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刘荫增带领他的朱鸟调查小组历时3年,走遍大半个中国,最终于1981年5月23日在洋县发现了当时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发现朱鹮的第四天,洋县政府就发布了关于认真保护世界珍禽朱鹮的紧急通知,明确“四不准”,拉开朱鹮保护大幕。为保护最后这7只野生朱鹮种群并使其繁衍下去,发现朱鹮一个月后,该县林业局专门抽调4名年轻职工协助刘荫增组成保护小组,昼夜跟踪保护这群朱鹮。

“当时7只中参与筑巢繁殖的仅有两对4只,在3月至6月的繁殖期,我们在每棵树下搭建观察棚24小时监护,在树干上涂抹黄油、安放刀片架防止蛇、黄鼠狼等动物上树。为防止幼鸟掉巢摔伤,我们还在每个巢下悬挂了尼龙网。”提起当时的情景,4人保护小组成员路宝忠至今记忆犹新。35年来,该县护鹮人摸着石头过河,攻克多项技术难关,探索出一整套朱鹮人工饲养、繁育、疾病防治技术方案和标准,并先后为北京动物园、韩国庆尚南道等地异地饲养提供朱鹮种源及技术支持,帮助其指导建立朱鹮人工种群8处。在各方努力下,世界朱鹮总数量已由濒临灭绝时的7只发展到目前的2200余只。

在此基础上,该县围绕朱鹮大做生态、有机文章,利用爱鹮节、上海歌舞团《朱鹮》舞剧来西安演出等契机,大力宣传该县的朱鹮品牌及生态旅游,着力使朱鹮成为该县优良生态和有机产业的象征,使朱鹮代表的生态、有机文化成为新时尚。

“洋县地理环境好,以丘陵和山区为主,湿地分布广,水库就有50多个,汉江在洋县境内就有30多条支流,造就了朱鹮繁衍生息的天然佳境。”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局刘义介绍说,洋县自从发现了朱鹮,就马上出台相关的朱鹮保护措施,不准开山放炮、不准伐木、不准放牧、不准使用农药化肥,扶持引导农民发展种养业,向农民免费提供种子、化肥、技术,定单收购绿色水稻,鼓励农民稻田养鱼、养虾,保护朱鹮。“近年来,该县所有乡镇都有朱鹮活动的影子,县城里发现两个朱鹮巢,城乡结合处发现了8个朱鹮巢。朱鹮在洋县境内已有2000多只。”刘义说。

朱鹮引得生态兴。从发现朱鹮到留住朱鹮,再到保护朱鹮,该县县委、县政府顺势而为,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定为发展战略,不断培养壮大朱鹮生态文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高品位建设旅游景区,精心打造“一片两线五点”乡村旅游示范线路,充分利用油菜花节等契机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同时,积极开展综合整治,竭力让来县游客陶醉于青山绿水、沉迷于历史人文、爽口于有机美食、舒心于贴心服务。

目前,旅游经济已成为该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到生态洋县、赏国宝朱鹮已成为国内外众多游客的首选。

保住金山银山 稳“端”金饭碗“有了朱鹮才有了今天的青山绿水,有了青山绿水才有了今天有机产业的蓬勃发展,洋县人的付出收获了丰厚的回报!”该县有机产业协会会长李天刚一语道出洋县良好生态带来的有机效应。

在洋县,上到耄耋老人,下到3岁孩童,爱朱鹮、护朱鹮已经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而朱鹮带来的产业效应,每个人都深有体会。

“自从发展了有机产业,我们草坝人都靠有机产业致富了。”该县草坝村村民张学文至今还记得,从2005年洋县有机产业起步开始,农民不再抱怨无法使用化肥农药导致粮食减产收入低,有机农业为他们带来的效益一年比一年高,在草坝村,全村种植有机水稻,仅此一项就让农民收入户增4000元以上。“以前还怪朱鹮让我们受穷了,现在,真要感谢朱鹮,家里收入的大头都靠有机田!”村民叶虎成高兴地说。

“施有机肥,成本没有增加,尽管作物亩产降低了,但质量大大提升了,收入要比普通作物高出一半,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机肥使土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这本身就是对生态环境的一大贡献!”洋县玉虎集团董事长姚晓茹算了一笔账。

在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中,该县建成年产5万吨的有机肥厂2个,发展万头养猪场3个,万只养鸡场20余个,建设户用沼气池1.4万口,年产5万吨的有机饲料厂正在加紧建设。该县有机产业链趋于完备,基本达到了有机产物“无剩余”,污染物质“零排放”。

为了保护青山绿水,该县多次开展以“蓝天、绿水、青山”为主题的环保专项行动,关闭取缔污染企业12户,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8起,拒绝各类污染项目16个,建成医疗废水生化处理设施;通过发展生态经济林,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65.5%发展到现在的68.9%,保持了良好的大气环境;通过加强汉江及主要支流水系保护,保证了国家南水北调和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地水质优良;通过倡导使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推行病、虫、草害防控新技术,保护了土壤无污染;通过推行有机生产,维护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平衡,朱鹮游荡区已扩展到周边6个县区。2015年,中国国家认监委授予洋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该县成为西北地区“有机第一县”。

“有机生产投入大、成本高,但经济效益提高明显。”该县有机产业办公室干部白建西对农民的收益充满信心,他介绍,在市场机制和政策指导双重作用下,该县有机基地由2010年的5200亩,迅速发展到现在的14类76种13.2万亩,认证产量3.36万吨。约20万农民因发展有机农业而获益,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县农民人均收入1500元以上。

37年来,洋县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探索出了一条保护生态、产业转型、绿色发展之路。大约20万农民因发展有机农业而获益,有机产业已成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新闻推荐

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陕西赛区选拔赛启动

本报讯(记者刘居星)10月30日,2018年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暨第六届“发现杯”全国大学生互联网软件设计大赛陕西赛...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太行魂 黄土情2018-11-01 07:55
猜你喜欢:
评论:(稻香鸟鸣看巨变)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