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生产线
自动化生产线
工人认真作业1978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的砥砺奋进,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40年来,陕西的国企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经历了一次次艰难的变革与转型,在一次次挑战中逐渐成熟和壮大,成为三秦大地上的明星企业,为陕西经济增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2018年上半年,陕西全省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089.8亿元,同比增长12.1%;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380.1亿元,同比增长10.5%,在全国地方国资委系统排名第5位。
员工持股改革带来新活力
2017年10月10日,对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这个陕西老牌国企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其所属二级企业——陕西煤业化工新型能源有限公司取得了省工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成为全省首个员工持股国企。
一直以来,新型能源公司受国有企业机制固有的限制,无法匹配其业务需要的市场化,同时公司缺乏有效的用人机制和长效激励机制,难以通过人力资本形成公司核心竞争力。随着陕西省国资委印发《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在陕煤集团大胆放权、大力支持下,新型能源公司被省国资委列为第一批混合所有制及员工持股试点企业之一。
“决策机制受限,直接影响公司的经济效益,因此早在2015年,新型能源公司就开始调研,寻找民营企业合作,向集团上报了混改和员工持股方案。陕西省确定的首批试点国企,本来并没有我们,公司能够成为试点单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提早动手,做了充足的准备。”新型能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方刚介绍,在2017年4月与陕西亿杰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签订了增资扩股暨混合所有制改革协议后,7月就完成了员工持股平台的搭建工作,10月10日公司正式由国有独资变更为国有资本占比73.17%、民营资本占比17.07%、员工持股占比9.76%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企业和员工都焕发出新的活力。
新能源公司的改革,只是陕煤化集团的一个缩影。自成立以来,陕煤化集团就经过2004年、2006年、2011年三次重组,逐步发展成为了以煤炭开采、煤化工为主业和燃煤发电、钢铁冶炼、机械制造、建筑施工等相关多元互补、协调发展的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随着“煤炭黄金十年”的结束,面对煤炭行业的困境,陕煤化集团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在陕西省国资委的指导下,主动作为,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转型。在2018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陕煤化集团较上年位次大幅前移43位,位列榜单第294位,历史性地进入了前300位。
甩掉沉重包袱激发自身动力
“三供一业”体制一直以来严重拖着企业的后腿,甚至成为企业包袱,致使其无法集中精力发展主营业务,严重影响其市场化进程。“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是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重要途径。
为了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陕西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实施意见》,对各项任务和责任进行了明确划分;印发了《关于加快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进行规范。
在陕西省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中,陕西有色控股集团金堆城钼业矿区的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的充分肯定。这个地处秦岭深处的独立工矿区,不仅住宅楼建造年代久远,房屋破旧,管道线路、设施设备老化严重,而且“三供一业”和办社会职能从业人员众多,企业每年需要拿出1.34亿元进行补贴。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以来,除消防机构继续保留、医疗机构整体移交省健康医疗集团外,教育机构、社区管理、污水处理厂、液化气充装站等市政设施全部移交当地政府;供电分别移交国家电网和省地电集团。
矿区各项办社会职能移交后,华州区政府的地方财政压力一下大了许多。为此,渭南市政府组织移交接收双方充分协商,对教育、公路、污水处理和社区管理等事项提出设立过渡期的办法。同时,在人员的安置上,对符合条件的采取直接移交、劳务派遣、提前退休等方式进行了合理的分流。7月,金堆城独立工矿区剥离办社会职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完成签约交接,金堆城独立工矿区8类23项全部完成移交。深化国企改革激发了陕西有色集团自身的内生动力和活力,2017年,集团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1256亿元,同比增长3.69%,完成利润总额10.26亿元,同比增长70.87%。
瘦身健体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此外,机构臃肿、层级过多、力量分散,也是国有企业的老问题。国有资本向重要领域集聚,“清理一批”是绕不开的改革措施。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陕西国有企业勇于向自己开刀,全面启动“瘦身健体”,为企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作为陕西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资与资本运营机构、“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之一的陕旅集团,通过挂牌出售,剥离了一些非主业的资产和经营,并对于运营不佳或不符合集团发展战略的子公司予以退出,加大清理注销僵尸子公司,将部分下属企业管理层级由原来的五级压减到了三级,形成了“集团总部——二级集团——生产经营企业”的三级架构,降低了企业整体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为企业实现“瘦身”。
“目前,陕旅集团通过整合传统景区、旅游互联网、酒店资产等,组建了七个业务板块及相应二级集团。板块的整合提升了集团内部的产业协同,增强了板块竞争力,实现了集约型发展。”陕旅集团党委副书记常梦春介绍,集团还通过改制、股权受让、引进民营资本、员工持股等多种方式,深度整合同类业务,突出集团主业,形成更加专业化的集团公司。如今,陕旅集团通过改革,已经整体扭亏为盈,五年来盈利企业从6家增加到16家,亏损企业从10家减少到4家,总资产增长5.8倍,净资产增长5.4倍,利润增长近13.7倍。
助力脱贫攻坚发挥国企担当
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企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也为陕西的经济作出了强大贡献。在脱贫攻坚中,省国资委全面整合在陕国有企业资源,通过产业布局、资金注入、就业带动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工作,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7年5月,省国资委成立了助力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5个职能工作组,动员99户中央、陕西省企业组建了9个合力团,结对帮扶除西安市外的9个地市的55个国定贫困县,通过企业资金投入,使项目在国定贫困县落地以后,助力国定贫困县县域经济发展,通过增加国定贫困县税费收入,助推国定贫困县摘帽。
陕西省国资委副巡视员张黎介绍,在扶贫工作中,合力团发挥了改革创新的精神,通过多种方式发挥国企优势。一方面,组建产业扶贫开发公司,帮扶当地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贫困地区经济持续发展能力,通过采取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方式,试点推进“企业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另一方面,建立产业扶贫基金平台,将贫困户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土地入股等实现资产收益的方式,保障产业扶贫项目资金需求,拓展贫困户脱贫增收渠道。此外,还通过组织“就业扶贫招聘会”招录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截至9月底,9个合力团共计对接项目123个。其中开工项目85个,部分建成投产项目26个,建成投产项目38个。
文/本报记者文晨
图/本报记者马昭
新闻推荐
11月5日起,符合条件的“4050”就业困难人员,可以申领2018年度的社保补贴了。凡是就业困难人员中的“4050人员”(截至201...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