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改革兴邦,九万里河山似锦。在40年的不断发展中,我们社会各行各业发生着深刻变革,尤其在工业领域,工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为我们时时上演着惊喜与变化。近年来,作为建材工业发展重要支撑的水泥产业,也为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在陕西,“一带一路”倡议、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大西安”建设和“关中平原城市群”等黄金机遇的叠加,让陕西又一次站在了时代发展的前沿。近日,我们专访了陕西省散装水泥与预拌砂浆管理办公室,与相关工作人员就陕西散装水泥与预拌砂浆的发展情况、改革经验、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了交流。
问:请介绍一下改革开放40年以来陕西散装水泥产业发展的相关情况。
答:众所周知,中国散装水泥产业发展始于19世纪50年代,进入21世纪以后,它的推广迎来了高峰期,目前已成为节能环保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来看,这些年陕西散装水泥产业发展健康、有序。经多年落后产能的淘汰以及新技术的强力支持,我们产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布局结构和水泥企业组织结构得到了全面转型提升,特别是在近年,陕西省在工业绿色发展,降低能源消耗,促进建材清洁生产方面积极引导,在促进绿色生产、治污减排方面付出了最大努力,散装水泥工作进入了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在,陕西省专业化的散装水泥产、运、储、用等环节构成的产业和技术链已初具规模,产业稳定、设备设施配套,推广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推进农村散装水泥和装配式建筑“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逐步形成,将助力陕西省建材行业向绿色制造强省大步迈进。
问:推广散装水泥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你们都做了哪些创新性工作?
答:这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化,陕西散装水泥行业相关机构建设、法规政策建设、制度实施等也在逐步完善,在实现水泥相关技术持续提升的同时,城市禁止现场搅拌,农村推散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在生产技术方面,水泥生产技术水平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提高。水泥生产技术水平大致分为立窑、湿法(中空)回转窑、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等多个层次。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陕西省水泥工业全面实现预分解窑新型干法、可持续发展的水泥生产方法。在城镇,从2007年开始,我们在全省城市逐步推动建设工程禁止现场搅拌水泥工作;在农村推散方面,农村发展散装水泥卓有成效。陕西省通过设立农村推散示范点、构建销售网络,加大农村用散宣传、营造用散氛围以及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等有效措施,实现了农村散装水泥配送点加快建立,商品混凝土入乡镇和水泥生产企业直供直销等,节省了大量人工劳动,改变了工厂生产环境,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现在,陕西省农村散装水泥推广工作稳步推进。
问:在快速发展中,有哪些问题会成为制约陕西省发展散装水泥的瓶颈,如何有效解决?
答:近些年,我们一直致力于加快对水泥相关的传统行业的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的专项技术改造;全面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化示范;认真实施重点区域、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源头防治专项,制定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标准体系,开展绿色评价,以此不断推进水泥绿色产业的兴盛发展。但是,就目前发展来看,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散装水泥发展还不平衡,大中城市实现散装水泥全覆盖,小城市还有待进一步推广。二是技术问题。研发与技术创新依然存在诸多门槛,尤其是在实现节能减排技术方面。针对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散装水泥政策推广力度,认真贯彻《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陕西省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修订版)》,在全省全面推动城市禁止现场搅拌。其次组织有关专家与设备制造企业,研发适合农村使用散装水泥的设施设备,积极提高农村散装率。三是推动预拌砂浆进入家装市场,逐步降低袋装水泥的市场份额。
问:散装水泥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下一步省散办将如何开展工作?
答:接下来,陕西省散装水泥与预拌砂浆办公室在省工信厅的领导下,将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水泥从“灰色”到“绿色”实现转型,为指导产业、企业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依据:一是依托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和预制构件企业发展农村网点;以预拌混凝土为载体发展散装水泥。二是继续依托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三是联合相关部门定期举办散装水泥政策解读和应用技术培训班。四是积极建设全省大数据散预信息监管平台,努力实现全省散预行业企业库、人员库、设备库、诚信信息库等基础数据库和农村散装网店数据库建设的信息化监管目标。总之,陕西将继续聚力推进散装水泥绿色产业的创新发展,为陕西省追赶超越、生态宜居建设作出贡献。
新闻推荐
近日,国开行陕西分行、国开科创与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投贷联动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联合搭建投贷联动合...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